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财经 > 正文

区块链思维导图,人人都能看懂的正统区块链教科书

《区块链:四维空间思维导图》自7月发布以来,在业内掀起了巨大的浪花,终于有一张图用"说人话"的方式把区块链的内容解释清楚了!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性!

泰展资本从2015年开始接触数字货币,凭借着以往的金融投行经验,所有创作人员历时一年寻找学习资料,查阅了上百本书,浏览了无数的网站,结果发现这么新兴的行业,竟然没有一套"能看懂"的专业资料,几乎全是技术领域晦涩的专业内容,实在看不懂密码学和各种奇奇怪怪的数字公式。于是泰展资本开始策划做个区块链的思维导图,把知识框架搭起来,做一个 "人人都能看懂"的学习资料,没想到这一做,就用了整整一年。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区块链的很多词义在理解和翻译上有太多的"类似"。比如区块链的一个基本概念是"token",就有三个意思:令牌、代币、通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应着不同的意思,类似的概念、词条,泰展资本在梳理过程中整理出来了4000余个。

文化交流是地域文化成长的强大助力。中国对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有东汉到宋朝的佛经翻译深刻影响历史、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打开看世界的窗口、鸦片战争到清末的西学翻译寻找强国之路、改革开放至今的现代翻译为现代中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样,在西方也有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让文化薪火相传。

大家熟知的唐僧——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十七载,后译经十九年,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佛学典籍有657部,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取得真经不易,译得精准更难。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外交流不断提速,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但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概念、新名词、新知识,不同的学术背景、生活经历,注定了会出现不同的翻译结果,如此一年一年积累起来,难免会造成盘根错节,让追根溯源的人陷入这知识陷阱之中。

面对海量的知识内容,为了保证严谨性,泰展资本对每一个词条都要反复验证,保证逻辑上是通的,技术上要有支撑,追到最根本的出处,找到最权威的解释,还要不停地合并"同类项",一年下来,4000多个词条,最终整合成1388个。更新了十几个版本的《区块链:四维空间思维导图》最终成型,打造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行业入门的钥匙,填补了国内区块链教学、培训和研究的一个资料空白。

《区块链:四维空间思维导图》的中心是一个太极图,数字货币与区块链就是阴阳鱼,意味着运转不息,衍生无穷变化。思维导图的左侧是数字货币,从"历史沿革""TOKEN(通证)经济"到"投资分析"共14个一级节点;右侧是区块链,共13个一级节点。左右张开,依次展开1388个知识点。

依据思维导图的解释,所谓"比特币"是指由计算机特定算法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不依靠特定机构发行的一种点对点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枚。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无法人为操控,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在线转移或支付给另一方,中间不需要任何金融机构,这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所谓的"区块链"是指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用来管理以时间为记录顺序的数据并保证数据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数据库,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每个数据块都包含了一段时间内的交易信息,并加盖时间戳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未来,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不断拓展技术应用新空间,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区块链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性,解决人工智能海量大数据的安全的智能学习环境,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单点失效等问题。同时,区块链点对点的互联传输数据方式,可以解决计算能力的问题,大幅度降低计算和存储的成本,进而在更多的场景实现落地。随着区块链行业的逐步发展,国内各地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区块链技术。其中在杭州有区块链产业园,雄安新区号称未来区块链第一城,无锡成立了物联网+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成都批准成立区块链专委会,青岛发力建设中国"链湾",国家信息中心建设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等等,区块链大势已成。此次《区块链:四维空间思维导图》的发布使泰展资本初露锋芒,相信在风口浪尖之上,趁着行业发展的东风,泰展资本必将在区块链落地应用环节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