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访嘉宾
张烁教授,浙江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组建医疗团队、全院全员培训、流程再造优化、发热门诊改建、隔离病房设立、防护物资供应……,一件件一桩桩,我都列在一张长长的抗疫清单中。”在浙江省率先启动新冠肺炎一级响应时,凭借主管医疗、院感工作的经验和敏感性,让浙江省中医院张烁副书记、副院长马上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大战,他立即带动全院行动起来,统一部署、快速建设、人才梯队、构筑防线、宣传培训、狠抓落实,六大举措环环相扣,织了一张细密的疫情防护网。
“防控新冠绝不能忽视其他的疾病的治疗,否则就违背了从医的初衷。”疫情开始后,张烁迅速组织技术人员优化网上就诊服务,并在疫情稳定后及时地开通了线上诊疗服务。“将防疫扛在肩上,将患者装在心里。”这就是张烁,一位在新冠防控中始终在线的中国医院院长。
六道防线织牢防疫网
“建设隔离病房,不是划一道线、分一下区那么简单,需要打隔断、装门窗;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张烁强调。在别人喜气洋洋忙着采办年货时,张烁心中的弦却紧紧地绷着,他意识到,前面有一场大仗在等着他。
作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长的他组织人员开始马不停蹄地采购工作,从各种病房改造所需的建筑材料,到各种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抗击疫情的战略物资尽可能提前进行储备。
与此同时,他开始对要改造的门诊和病房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制度、优化流程、调配物资等,该搬离的搬离,该重建的重建,各种工作纷至沓来,张烁24小时on call,争分夺秒赶进度。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他把办公室搬到了医院的施工现场,现场解决困难与分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改建工作。
硬件设备齐全了,软件必须要跟上,他迅速调配了三个人才梯队、构建了五道严密防线,让医院有能力、有规划地应战。
“我们医院构筑了六道防线,前三道防线分别是医院大门口、门诊与病房楼入口和每个楼层通道的分检口,安排了专人测体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力争不漏过任何一例疑似患者。”张烁介绍,第四道防线我们设在了医院的电脑系统中,所有的流行病学信息归入数据库,是否有接触史、是否发热等都体现在门诊和住院病历的系统中,自动触发提醒,要求医生填报,力求不遗漏一例。
除此之外,张烁和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对策,最后决定把抗生素、退烧药的处方权只归入发热门诊。“也就是说,如果其他科室需要退烧药,对不起必须去发热门诊。这项举措强有力的为防疫设上了最后一道保险。” 最后一道防线是24小时在线的医院防控诊治专家组,所有可疑病例都通过专家组团队会诊,运用集体智慧予以患者最好的诊疗。张烁强调道,六道防线,环环相扣,真正扎牢了新冠肺炎的筛查网。
张烁副院长在为患者手术中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医西医皆强
在浙江省中医院,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中医与西医在这片沃土中枝繁叶茂。这要从他的基因说起,在创建之初,他是浙江省第一家政府筹建的公立西医院,后来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全省召集了当时最知名的中医名家,成为一家有鲜明中医特色的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现在的浙江省中医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药底蕴深厚,形成了享誉省内外的十大中医流派,医院设置了中医内科、推拿科、针灸科、康复科等中医特色科室,是省内中医类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医院;现代医学如消化内科、血液科、呼吸科、骨伤科、肿瘤科等同样齐头并进,紧跟时代的脉搏,在临床与科研上都有出色表现。张烁强调,中医药是我们的强项与特色,西医药同样是我们的优势,两条腿走路,让我们走的更快、更稳。
在本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张烁介绍,作为一家大学附属医院和省级中医院,我们在疫情之初就组成中医专家组,在省卫健委、中管局和中医药大学等上级部门领导下,在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领衔下,省中医院带领兄弟单位共同制定了浙江省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指南,并在全省支援会诊,并派出医护团队支援武汉。
同时,我们还在自己医院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采用中医“治未病”特色,为所有一线的医护人员配制提高抗疫防护的汤药,每天服用,大大提高了一线人员的战斗力。为发热患者和疑似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新冠肺炎筛查辨识,核酸检测技术是关键,没有检测能力,筛查就是空谈。那时在他们的隔离病房中,有的有明确接触史,有的出现了发热症状,但因无法进行核酸检测,他们无法确诊,无法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贻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轻症转成危重症,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建造自己的检酸实验室迫在眉睫。”张烁再次展现了高效的执行力,根据相应的标准,第一时间开始筹建优化医院的检测实验室,全体人员连夜开展工作,1月22日凌晨1:30,当第一份检测报告出炉时,所有人员都松一口气,战疫工作,他们磨出了最趁手的利器。
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2月11日,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浙江省中医院是使用健康码进行门诊分诊最早的医院之一。张烁表示,医院十分重视智能医疗的引入,有很好的基础,因此上午刚推出健康码,下午我们就应用到临床,用红、黄、绿对人群进行分诊,运用大数据,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科学分诊防疫手段。
“把现代医学跟传统医学结合,为千千万万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综合服务,需要社会层面更多关心和支持。”张烁表示,让中西医结合发挥1+1>2的作用,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全面开放门诊,真正实现网上就医
3月2日,浙江省中医院两院区全面恢复门诊!此举一出,引起无数患者点赞。“我们防了新冠病毒,却让更多慢性病、急症的患者无法正常就诊,让患者牙痛靠忍、胸痛靠抗,连老百姓基本的医疗需求都无法满足,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政表现,也违反了我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张烁坚定的表示,基于对浙江省疫情的判断,对于大数据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判断全面复工是安全的,就果断地实施了。
张烁副院长在门诊为患者诊疗
“复工与抗疫,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张烁介绍,科学复工不盲目,是我们的目标。做好流行病学筛查,用好一图一码一指数,动态监测;对于疑似患者实行核酸检测和CT双重筛查;院感部门强力介入,在医院里设洗消用品;采取网上预约,让患者有序就诊,避免聚集,以上措施都极大地保障了医患安全。
“浙江省医保实现网上支付的流程是我们在省医保局支持下开展和优化的,同时我们也是浙江省最早实现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的三家单位之一。”张烁自豪地表示,智慧医疗已经成为浙江省中医院一张闪亮的名片。
“我们医院从来都非常重视患者的医疗需求。”张烁表示,依托于先进的智慧诊疗基础,在疫情期间医院就针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推出了远程医疗。患者通过多媒体终端与医生沟通病情,医生开具的处方(西药和中成药)会通过医院的配送体系,直接寄送到患者家里。这一系统,真正实现了远程诊疗,在疫情期间为慢性病患者解决了买药难的大问题。
“这项举措我们会一直开展下去,真正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张烁表示。
记者手札
从浙江省开启新冠疫情一级响应那天开始,张烁就一心扑到了工作上。哪里缺物资了?哪里流程需要完善?事情太多,每天都觉得24小时不够用。当记者问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干什么时,张烁表示根本没时间去想。
“如果真要做一件事,那么我要在疫情之后组织开一次会,大家坐下来,把这次疫情防控的所有经验、教训好好捋一捋,制定成更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张烁表示,这次的疫情距离上一次非典17年,那么下一次会什么时间来,我们无法预测。如果我们把总结工作做好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警钟长鸣,那我们就可以在下次疫情到来时,更加从容地应对。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并蔓延至全国。危难时刻,一线医务工作者构筑起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迅速奔赴各条“战线”,冲锋在最危险的抗疫前沿。无论是在抗疫前线还是在后方,所有医务人员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疫情防控,为救死扶伤而奋斗。在抗疫前线,救援队伍领头人的果断决策,科学、高效的抗疫防疫方向、路线和举措,对疫情防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展现抗疫医护人员的风采,《医师报》联合阿斯利康启动了“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之“为她而战”医院领衔者系列访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