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健康 > 正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与患者问答分享

作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 刘芳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在饱受病痛的折磨,他们一直忍受着贫困的煎熬,他们每天挣扎在生死线上,他们就是宁养院的贫困晚期癌痛患者。“是否还能到医院开具止痛药?”“领取药物的流程是怎样的?”“如何获得更多的护理指导?”……一个个难题摆在宁养患者及家属的面前,让本就举步维艰的生活雪上加霜。

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忘记!即使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形势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作为临终关怀的排头兵,从未停止工作。3个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开展家居探访服务280次,电话巡诊712次,门诊服务1639次,只为守护112个生命与家庭,让更多的癌症晚期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时光。

每一天都上映着一幕幕温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用爱坚持宁养服务。疫情期间,宁养院的医护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根据疫情形势,积极改变工作方式,坚持为宁养院患者提供及时、有效、高质的服务。

“铃铃铃……”铃声再一次响起,已经数不清这是今天接的第几通电话。“医生您好,我老伴浑身疼得越来越厉害了,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我们自己买的镇痛药基本没效果,请问如何申请宁养院的服务啊?”

赵大爷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骨转移疼痛较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疫情期间无法家居探访怎么办?申请宁养服务的流程如何设定?这些都是摆在医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宁养院的工作不同于院内普通临床工作,需要医护人员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居家服务,全面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宁养院全员讨论及上报后,科室决定采取微信视频的方式为患者接诊,提供全人照顾。

医生全面了解了赵大爷的居家情况,视频问诊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制定了医疗方案,并嘱咐家属第二天就可以到宁养院取药。用药次日,医生对赵大爷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电话随访,赵大娘的声音没有了当初的焦急与不安,而是满怀感激之情,“止痛效果挺好的,咳嗽的次数也少了,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话音未落,赵大娘开始哽咽,“已经一个多月了,从来没看见他像今天这样,我揪着的心也能稍微放松一下了,谢谢你们,白衣天使!”听到这里,宁养院的医生们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宁养院诊室的每一天都上映着一幕幕如此熟悉的场景,医生们每天不辞辛劳地视频问诊,提供门诊服务,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的帮助。

为无处安放的悲伤找到落脚点

2020年3月16日,曾大娘48岁的儿子因胆管癌离世。失去儿子的她,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光芒。孤独、悲伤、无助时刻围绕在曾大娘的身边,心底的痛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宁养服务一直倡导“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全社区”的五全照顾理念,其中全程服务是指陪伴患者至离世以及对逝后家属的哀伤辅导。

宁养院的护士为曾大娘做了哀伤危机程度评估,结果为L3级——需要特别跟进服务,并将此个案转介给宁养院的社工。

受疫情影响,社工通过电话和微信评估了哀伤者曾大娘的哀伤支持系统、身体状况、行为情绪表现等信息,为哀伤辅导做好了基础准备。

“我会将生活安排好,塑造阳光的心态、阳光的生活,走出苦恼的心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曾大娘对一直陪伴她的宁养院医护们说出了这句话。哀伤辅导不是“复原”的历程,而是用“疗愈”的方式为无处安放的悲伤找到落脚点,开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生活。

一声声感谢、一张张笑脸,带给宁养院医护人员的是温暖、是感动、是力量。立夏已至,万物并秀。我们定能成为一道光,冲破黑暗,驱散彷徨,迎来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