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完全吸收的心脏起搏器问世
据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描述了一种临时性的、可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其运作不需要引线或电池,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被身体完全吸收。这种装置已...
2021-07-08 06:17 来源:科技日报
-
皮肤有伤口 玻璃来修复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研究员和福州大学张腾教授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
2021-07-08 06:17 来源:科技日报
-
新研究称拔智齿会长期改善味觉
牙医总爱劝我们拔智齿,但其后果却令很多人担心:拔掉智齿有什么后果?会影响味觉吗?据近日发表在英国《化学感官》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科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拔智齿可以改...
2021-07-07 06:53 来源:科技日报
-
防控骨松的关键在于提高检出率
本报电(陈得)中国初保基金会发起的欢欣骨舞,爱她50+——关爱骨质疏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作为项目课题指导单位,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作为...
2021-07-07 06:53 来源:人民网
-
蛋壳提取物可制备牙科黏合剂
创新连线·俄罗斯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和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在人造聚合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了从蛋壳中提取的羟基磷灰石,开发出一种新型黏合剂,其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牙非常接近,...
2021-07-07 06:52 来源:科技日报
-
上海医护探索“急诊创伤救治一体化” 抓住黄金时间窗与“死神”赛跑
中新网上海7月6日电 (陈静孙钰)复合伤患者伤后1小时是救治的关键时间窗,被称为创伤救治的黄金1小时。创伤患者若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极大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记者6日获悉,在东方医...
2021-07-07 06:51 来源:中新网
-
中国为何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国家卫健委:突破难题的经验和启示
中新网福建三明7月6日电 (记者 李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在福建三明视察时指出,三明医改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也印发《深化医药卫...
2021-07-07 06:51 来源:中新网
-
中国专家发现分娩启动机制 为防治早产提供新策略
中新网上海7月5日电 (记者 陈静)早产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和致残的原因之一。许多存活的早产儿面临终身残疾的威胁。记者5日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上海市辅助生...
2021-07-06 07:13 来源:中新网
-
破解精准测血糖难题 数百家联盟医院集结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 2%,糖尿病知晓率(36 5%)、治疗率(32 2%)和控制率(49 2%)仍处于低水平;每年糖尿病支出高达621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而...
2021-07-06 07:13 来源:中新网
-
感染新冠病毒会改变血细胞大小和硬度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利用细胞实时形变测量仪,德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新冠病毒会显著改变人体内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大小和硬度,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月,这一发现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症...
2021-07-06 07:13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