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健康 > 正文

较真 | 西蓝花不渗水是因为农药?那是用科学知识忽悠你

较真要点(赶时间?看要点就够了):

1、某款洗洁精用泡过洗洁精的西蓝花能渗水,来证明其产品具有去农药效果。该实验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只是把自然现象牵强附会到农药和洗洁精上去。

2、自然界存在许多超疏水结构,比如荷叶和西蓝花。由于西蓝花的表面有一层蜡,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凸起,可以形成极大的接触角,从而使得水无法打湿西蓝花表面,更无法进入其中。

3、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当它附着在西蓝花表面时,就改变了西蓝花原本的疏水结构,大大降低了接触角,进而西蓝花的表面就无法排斥水的流入了,但这与农药无关。

查证者: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

近日,某款洗洁精产品做了一个实验来展示“去农药效果”。

\

(网传洗洁精去农药实验步骤图)

第一幅图是超市买回来的西蓝花,放在自来水下冲,水不会渗进西蓝花,而是往四周流开了,字幕解释是“因为西蓝花表面有一层脂溶性农药”。然后,再把西蓝花切成两半,一半泡在加了洗洁精的水中,另一半泡在清水中。接下来,再把泡过的西蓝花拿出来放到自来水下冲,用清水泡的那一半依然如故,水不会渗进而是流开;用洗洁精泡过的那一半则不会,水自然地流进西蓝花中。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所用的洗洁精能够“去除农药”。人们经常说“有图有真相”,然而这个实验是“有视频,也还是忽悠”。

为了揭穿这个把戏,先讲解一点界面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自然界存在许多超疏水结构,使得液体无法打湿固体表面

在界面科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接触角。接触角的直观定义,是当一滴液体置于固体表面时,“液体与固体的界面”(下面图中的红色线)与“液体与气体的界面”(下面图中的绿色线)之间的夹角(下面图中的q)。

\

(接触角示意图)

当接触角很大的时候,液体就不容易在固体表面铺开,如果接触角大到180度,液滴就会形成一个小球;如果接触角很小,液体就容易铺开从而打湿固体表面,接触角是0度的极端情况,液体完全铺开而看不到“液滴”。

对于水而言,接触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体表面的疏水性——疏水性越强,接触角就越大。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超疏水现象,即水在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能形成很大的接触角,比如荷叶。

\

(荷叶表面的水珠)

水在荷叶上形成可以自由滚动的水珠,首先是因为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而蜡的疏水性很强。其次,荷叶看起来光滑,微观上其实是许多微小的凸起。这种“许多凸起的疏水表面”被称为“超疏水结构”。在超疏水结构上,接触角接近180度,水无法留在上面,也无法把它打湿。

\

荷叶表面形成超疏水结构示意图(by William Thielicke)

西蓝花的表面有一层蜡,也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凸起,虽然不像荷叶那么极端,但也足够形成极大的接触角,从而使得水无法打湿表面,更无法进入其中。

二、洗洁精的确改变了西蓝花表面的疏水性,使得水不再流开,但这与农药无关

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其核心特征是分子中有一个“亲水的头”和一个“疏水的尾巴”。亲水的头能够和水愉快地待在一起,而疏水的尾巴则能和蜡之类的疏水表面良好互动。

\

把西蓝花泡在含有洗洁精的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就会跑到西蓝花的表面。疏水的尾巴附着在西蓝花的蜡质上,而亲水的头冲着外面。那么对于水来说,相当于西蓝花的表面不再是疏水的了,因而接触角大大降低。这时,尽管那些密密麻麻的凸起还存在,但也无法形成超疏水结构,水自然不会受到排斥而流开了。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跟农药无关。实验者只是利用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牵强附会到农药和洗洁精而已。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