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健康 > 正文

鼻咽癌放疗后神经痛?医生研究了新方案,吃这个药疼痛减少四成

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通讯员 张阳 刘文琴 林伟吟 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在华南地区高发,放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因放疗损伤神经,慢性疼痛的患者超过三成,“吃饭过程中可能突然停下来,因为痉挛了”。

这类患者如何用药?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唐亚梅教授团队的新研究突破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使用“普瑞巴林”这一药物,疼痛指数减少37%。

该研究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首个研究头颈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药物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放疗后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

普瑞巴林。

放疗后慢性疼痛没有明确治疗方案

“吃着饭可能突然停下来,因为出现了痉挛。讲话讲一半也可能因为疼痛停下来,结束疼痛才能继续说。” 唐亚梅说,这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患者的常见症状。

《柳叶刀》2016年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慢性疼痛是影响中国人群健康的五大非致残性疾病之首。美国多学科疼痛专家组也呼吁,将慢性疼痛视为一种与糖尿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慢性疾病。

唐亚梅介绍,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而如何提高放疗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唐亚梅表示,头颈肿瘤,如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等患者放疗后疼痛率达70%,包括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其中慢性疼痛达31%。两者发病机制不同,放疗后的慢性疼痛主要是放射线损伤神经组织所致,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既往很多研究都仅仅关注放疗后急性疼痛,而对于放疗后慢性疼痛关注较少,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但这个恰恰是长期困扰患者的一大问题。”

\

唐亚梅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因为吃饭痉挛等症状,放疗后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活动,甚至可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唐亚梅说,在临床上曾尝试给患者用过抗惊厥药、对抗抑郁药等,但效果都不佳。且在此之前,国际上尚无针对该方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疼痛指数减少近四成 没有出现耐药情况

而一种名叫“普瑞巴林”的药物进入了唐亚梅的视野。这本是一种抗癫痫、抗焦虑药物,原研厂家为辉瑞公司。

唐亚梅发现,普瑞巴林和其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相比,起效更快、作用更显著、耐受性更好。在临床上,也有医生会给这类患者开普瑞巴林,但并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经过反复多次针对研究方案的讨论、调整、优化,唐亚梅教授牵头的放疗后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自2013年注册启动,历时5年完成。

研究团队分别给予治疗组和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及安慰剂,在给药过程中,评估受试者疼痛指数、功能活动受损情况、情绪障碍及生存质量,同时记录副作用发生情况。

统计分析显示,普瑞巴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6周,疼痛指数较基线期明显下降,疼痛指数减少达37%,同时有效改善疼痛引起的功能活动障碍及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意味着,患者的疼痛减少了近四成,有的患者几乎不再痛了。”唐亚梅说。

\

普瑞巴林治疗后患者疼痛指数较安慰剂治疗组相比显著降低。

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普瑞巴林缓解疼痛的作用不受年龄、既往肿瘤和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案的影响。

“观察最长的患者已有5年,大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疼痛不会再复发,目前还没有发现吃一段时间后耐药的情况。”唐亚梅说。

放射性脑损伤诊冶专家共识或近期发布

2018年11月20日,唐亚梅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正式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以下简称JCO)。

\

文章发表后,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杂志)针对文章做了专题评论,指出该临床研究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首个研究头颈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药物疗效的RCT(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也是JCO创刊以来,首次由中国医生主导完成的关于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损伤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成果,为放疗后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彭英表示,目前由该院牵头的放射性脑损伤诊冶的中国专家共识正在制定,放射性神经痛也包括在其中,专家共识或将在近期正式发布,“文章的发表也为指南的颁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释疑:

1.何时该用药,药物贵吗?

唐亚梅说,因为有了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患者出现慢性疼痛,可立刻使用普瑞巴林。这一进口药物约11元一片,患者要根据医生诊断后用药,“使用量小的可能早晚各1片,严重的要早晚各4片。”这意味着,使用量最大的患者,1个月要花费超2500元。目前该药物也有国产厂家生产,但该院暂时还没有引入国产药物,“需要先经过一致性评价,才能进入到医院来。”彭英说。

2.其他癌症神经痛是否也可使用?

唐亚梅说,根据药物作用机制显示,普瑞巴林可能对乳腺癌、肺癌放疗后神经痛有帮助,还目前仍没有相关研究,期待下一步会拓宽领域进行探索研究。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