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健康 > 正文

到底是保健品,还是抗癌神药?4岁女孩之死,牵出百亿保健帝国

4岁女孩之死

牵出百亿保健帝国

12 月 25 日,丁香园旗下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丁香园、偶尔治愈联合发布了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

该报道称,三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患癌女童周洋的家人让女儿放弃化疗,转而服用权健公司的抗癌产品,最终小女孩病情恶化身亡。

文中写到,一开始小周洋在医院的治疗不算顺利,几次痛苦手术后,肿瘤标志物一度接近正常水平。随后,“一家叫权健的公司介入了小女儿的治疗”,于是“暂时中断了医院的化疗,让女儿吃了两个多月这家公司的「抗癌」产品。然而,女儿的病情却恶化了。”8个月后,小周洋在痛苦中离世。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周洋“奄奄一息的时候,她的照片、头像离奇地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论坛、社交媒体上,说她已经在权健重获新生。”

4岁女孩的离世,丝毫无损权健的高速成长,这家凭借天价保健鞋垫和负离子卫生巾起家的公司,花了14年,在中国构建起一个年销售额接近200亿的保健帝国……

文章一出,立即疯狂刷屏。

\

\

26 日凌晨,@权健自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要求丁香医生删文道歉;26 日早晨,@丁香医生官微对此声明作出回应:“不会删稿,对每一个字负责,欢迎来告”;之后,双双上微博热搜。

\

多家媒体披露出权健产业下更多匪夷所思的操作:

\

随后,天津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回应表示正在核实;另据新京报报道,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表示:权健事件的锅保健食品不背。

由此,再次引发大众对保健品的讨论。

圆圆:家里的老父亲太喜欢买保健品了,我反复劝过但老人家就是不听;

板栗:我妈有高血压,上回看到个广告说某品牌保健品是降压神器,我妈就是要买,医院都不去了;

离离:我妈看了电视广告就打电话要买。一个疗程一万的保健品,人家送货上门。不给钱我妈就闹……

从大多数人的描述中可见,贩卖保健品的无良商人,专挑老人下手。

保健品堆满房间

5年内花光二老所有积蓄

近日,上海市民柴女士告诉新民晚报告诉记者,几天前,她81岁的父亲意外遭遇车祸去世。

求助媒体是因为她们在处理后事时,发现了气人的一幕:老人的房间里,床上、衣橱顶上、地板上,都被整盒整箱的各类保健品所占据。

\

记者看到,这些保健品当中,大部分都未拆封,再仔细一看,其中许多已经过期,显然已经不能再服用。

其实,关于保健品的新闻一直很多:

\

(截图为权威媒体报道,却只是保健品新闻的冰山一角)

很多人盲目相信保健品“包治百病”,是“灵丹妙药”,可是小康妹儿要提醒大家:

\

或许有人会问了,那么市面上为什么会有保健品?保健品有什么作用?

保健品到底有什么作用?

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不能代替药品,更不能将保健食品作为“灵丹妙药”。

\

保健食品和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

药品是治疗疾病的物质,但保健食品的本质仍然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不能治疗疾病。

药品一般都具有毒副作用,但保健食品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不能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

一般药品不能长期服用,但保健食品却可以长期食用。

药品一般是针对有疾病症状的人群,但保健食品针对的是特定健康和亚健康人群。

药品的形态一般是片剂、丸剂、胶囊等,但保健食品可以是食品形态。

简单总结

美国把保健品叫做“膳食补充剂”,也就是说,假如你缺少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抗氧化剂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可以吃含有相关成分的保健品。

但它们的意义仅在于:如果你不能做到饮食全面均衡,以至于缺乏某些微量营养成分,那么“补充”这些东西确实有助健康。

可是这些成分都是可以从常规饮食中获得的,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保健品来获得。

那为什么,我吃了XX产品,是有效的?

\

可能出现“有效”结果的三种情况:

服用者同时还在接受其他治疗或者处理,把其他处理的结果当作了服用保健品的功效。

安慰剂效应。吃不吃保健品,都会有一些人出现变化,而这部分人就可能认为是保健品的功效。(也就是纯粹的心理作用)

添加药物成分。很多厂家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保健品“有效”,就在其中加入药物成分,然后以保健品“纯天然”来作为营销噱头。

在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保健品中,这种“挂保健品的头卖药物的肉”的做法,尤其品普遍。让你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服药。

乱加不明剂量、不知具体成分的药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如果有某种疾病,一定要先让医生明确诊断,遵医嘱治疗,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某种保健产品。

不过,通过“补”来获得健康的想法,在中国根深蒂固;在国外,日常服用保健品也挺常见。

如果真要买保健品,那么可要看这些:

蓝帽子是保健食品的特制标志

\

保健食品外包装上都有一个蓝色标识,通常称为“蓝帽子”。该标识下方有相关批准文号以及批准的管理部门。

此外,还要仔细阅读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包含保健功能、食用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保健食品适宜一定人群,广大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患者服用保健食品应当咨询医生。

但有时候,只看“蓝帽子”也不好使……遇到带有这 4 种词的保健品,希望各位能留个心:

1、纳米、量子、航天、抗氧化……

\

\

这种类型的保健品,前面通常都会有高大上的形容词,抗氧化、最新诺贝尔奖技术、航天科技、纳米、量子……

你能理解几个词?但商家要的就是「不明觉厉」的感觉,虚张声势好圈钱。

国家食药监局颁布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写得明明白白:

保健品宣传中,不得用公众难以理解的语言等描述该产品的作用特征和机理;

不能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的内容。

以后看到这样的保健品,多留心,别被「高科技」的外表唬住了。

2、天然、无害、不添加……

天然、无添加,有时候意味着没有流程化、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加工,它们的安全卫生反而存疑。

关键的不是名头,而是生产流程是不是符合规范。

天然提取未必更安全,作用未必更好,营养也未必更高。不用迷信这几个字。

如果这几个字本身就是卖点,甚至是唯一卖点,那更要留一份心眼,小心上当了。

3、祖传、传统、秘方……

\

给产品打上传统、祖传的旗号,有的还要带上点传奇迷信的色彩,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大家觉得这产品足够好。

但保健品宣传的有关规定中明说了:不能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也不能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

有时候,传统工艺,其实是代表没有现代化生产线。做纯手工的,可能都不怎么爱洗手。偏方要是真的有用,为什么没有成为正方?

4、根治、治愈、有效率、不复发

\

宣传单、广告语里出现「治愈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癌症……」或有类似暗示的,百分之百是违法了。

《广告法》第十六条规定,广告词不得含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以及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内容。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