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德州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洪明奇(Mien-Chie Hung)研究团队在Cancer Cell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PKCδ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against Heterogeneous Mechanisms of EGFR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EGFR-Mutant Lung Cancer的最新研究结果,找到了EGFR突变肺癌耐药后的新的治疗靶点,通过联合用药有效解决了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上治疗的耐药性问题,对临床上靶向治疗肺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肺腺癌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亚洲地区约有50%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 突变。
肺腺癌EGFR 突变患者可以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以延长生存期大约一到二年,然而两年后肺癌复发。大约一半的复发患者发生EGFR再次突变 (T790M),这类患者可以适用第三代EGFR 靶向药物治疗并延长生存期一年,约一年后肺癌再次复发,目前已无靶向药物可以使用;而另一半不带有T790M突变的复发患者同样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这些复发患者只能进行化疗且疗效往往不好。
过往的研究已知带有EGFR突变的肿瘤细胞(耐药前)依赖EGFR活性而存活。因此,在此类肿瘤中,EGFR抑制剂具有显著疗效。
最新的这项研究发现,耐药后的肿瘤已改变!
在EGFR靶向药物的存在下,耐药肿瘤细胞转为依赖一种蛋白质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delta, PKCδ)而存活。进一步研究发现确实在约40%耐药患者的肿瘤上发现PKCδ的活化,且证明PKCδ的活化与患者生存期有正相关性。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患者肿瘤直接接种在实验老鼠身上以便观察肿瘤反应,实验老鼠在给予PKC抑制剂与EGFR抑制剂联合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一段时间后肿瘤甚至完全消除,实验结果提示此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治愈此类复发肺腺癌。
此外,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了PKCδ与多种已知耐药机制的差异。
许多文献已提出假设认为多种临床治疗试验对复发肿瘤的疗效之所以不佳原因出与肿瘤异质性相关。也就是在同一肿瘤复发患者身上可能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单一抑制剂药物无法抑制多种耐药机制,因而无法治愈肿瘤。
而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PKC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它是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类耐药基因的共同下游同时又是多种肿瘤生存相关因子的共同上游,因此抑制单一PKCδ激酶可消除多种耐药机制进而克服了肿瘤耐药异质性导致的肿瘤复发。
来源:BioArt
——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