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健康 > 正文

西农大学子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推进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高等农林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智库作用,实现“一懂两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农学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为实现铜川市乡村振兴贡献西农力量。7月2日至7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冯永忠教授、秦晓梁副教授、任成杰副教授与科研助理王恒带领农学1703班全体学生赴铜川王益区开展暑期规划实习——铜川市王益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调研工作。

\

座谈会现场。本人供图

7月2日早,调研组一行与铜川市王益区副区长杨乐、农林局局长王志刚等,开展了详细的规划座谈工作,会上冯永忠教授首先详细介绍本次调研的目的及意义,西农校友王志刚局长介绍了王益区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杨乐副区长随后表示,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师生一行帮助王益区开展乡村振兴试点村——黄堡镇新村的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希望西农日后与铜川市王益区加强联系、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持续引导西农大优势农业科教资源助力铜川市乡村振兴发展。

随后调研组调研了王益街道办塬畔村,与村干部进行深入座谈,详细了解塬畔村产业发展脉络及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困境,实地调研塬畔村设施农业、果蔬产业、菌菇产业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

入户调研。本人供图

7月3日与4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展开了针对黄堡镇新村的座谈与实地调研工作,在与新村村干部座谈中了解到,新村作为2018年和并存,由原先三个村合并而成,村子整体产业体系不清,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弱,整体农业产业以传统小麦种植为主,农业生产停留在“靠天吃饭”阶段。因地处旱塬,无灌溉条件,今年遇到旱灾,大部分小麦亩产仅有100余斤,还有部分小麦出现绝收。新村附近有耀州窑博物馆、耀磁小镇等著名景点,紧邻G210,却未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与旅游资源。与村干部座谈后,调研组分为5个小组,进行入户调研,在入户调研中,农学学子与当地农户深入交流,了解农民农村农业发展需求,诊断新村“三农”发展困境。

4日上午,为了更精确掌握新村农业产业发展遇到问题,掌握更为详实的村落发展情况,任成杰副教授与助教王恒,带领9人的调研小队,再次到达新村,开展更为详细的规划调研与实地走访。在新村基本农田中,调研组采集土样,带回学校进行实验室土壤理化指标的详细分析。

为掌握新村宏观的农田格局,调研组开展了无人机航拍,拿到一手的地块影像,为后期规划编制与落地提供详细影像支撑。

\

航拍画面。本人供图

通过本次暑期规划调研,使农学学子深入乡村,以座谈会及入户走访的形式结合土样采集与室内试验、无人机航拍,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及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等状况,分析具体地区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培养了农学学子“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并将书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农村农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依据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及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编制当地乡村振兴规划或农业发展规划,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的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

团队合影。本人供图

文:王恒 王天秀

图:王恒 刘袁睿 黄小健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