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健康 > 正文

王广发出院后再发声:我生病不奇怪,有过最坏打算,还想去武汉投入工作

经过10余天的治疗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出院了。

2020年2月1日他在今日头条发文谈目前形势称,到了疫情防控非常紧张的阶段,他认为距离结束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是有序防控,武汉肯定是重中之重,但周边城市也应高度警惕。另外需要警惕的是,轻症甚至没有症状的病例,更容易忽略,而它本身恰恰又具有传染性。

王广发出院后再发声:我生病不奇怪,有过最坏打算,还想去武汉投入工作

2019年底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王广发就作为国家医疗专家组专家前往武汉。2020年1月11日他对媒体表示,部分患者康复出院,说明该病毒致病性较弱,病情可控。

此后他本人被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接受隔离治疗。他分析自己被感染的情况称,在发热门诊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当时戴了口罩但没有配备防护眼镜。而自己最早的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很轻,此后出现卡他症状和发热,发热时断时续,最后做检测确诊。“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

治愈出院后,王广发在今日头条发文称,心里只想着疫情防控,现在到了疫情防控非常紧张的阶段,他希望能够投入到当地开展工作,帮着能做点事,就知足了。

以下是发文全内容:大家好,我昨天(1月30日)已经出院了,感谢大家的关心。

我现在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在医院接受治疗这段期间,没能睡个好觉。一直在忙于工作,给相关部门提出防控疫情的各种建议,在技术上我至少还能做一些工作。在医院这段期间,尽管身体不舒服,但脑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有没有一些办法尽快控制疫情。另外,前方会有什么问题,可能出现哪些想不到的地方,这都是我思考的事情。

至于我个人的病情,坦率地说,一开始确实有过复杂的念头,甚至有过最坏的打算,因为这些事谁也不能预料。但随着病情好转,这些念头就消失了,现在我心里想的只想着疫情防控。现在到了疫情防控非常紧张的阶段,我当然希望能够投入到当地开展工作,帮着能做点事,就知足了。当然,能不能再去武汉,还要听从组织的安排。

实际上,我生病一点都不奇怪。大家知道上战场打仗,伤亡在所难免。何况不是我一个医护人员被感染。只是因为我作为国家级的专家感染疫情,大家才觉得很轰动。在疫情刚开始那个阶段,很多情况难以判断,特别是身体接触到那个环境中,容易出现被感染的情况,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我现在能实实在在做点事情,我就很满足了。至于大家怎么评价,历史会给一个答案。

话也说回来,作为呼吸科医生,自己过去参加过多起疫情防控。比如,两起鼠疫的防控,还有像麻疹、新发流感等,都要亲自去病房同病人接触,我都挺过来了,都没有“中招”。但这次“中招”,从道理上讲,有必然性,从时间上来讲,有其偶然性。现在来看,还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

看到有网友说,“王广发是为国染病、以身试药”,我觉得不必这么抬高。但通过自己得病,也能摸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这也确实是有的。当然,现在还不能下结论,需要更多研究来证明。如果说通过个例能推导出群体研究的有效性,也许坏事变成好事。

对于疫情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距离结束还有相当一段时间。但我觉得目前大家都团结一心,各种措施都比较到位,及时收治病人,控制传染源,这依然是疫情防控的最有效手段。

从过去的实际经验看,最重要的是有序防控。武汉肯定是重中之重,但武汉的周边城市也应高度警惕。武汉处于九州通衢的关键位置,同很多地方接壤,陆路交通很难切断。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要防止疫情在其他地方“落地生根”,特别是要避免出现社区传播。

另外,现在报告出来有一些轻症病例,从治疗方面来说是好事,但需要警惕的是,往往正是因为轻症病例、甚至没有症状的病例,更容易让大家忽略,而它本身恰恰又具有传染性,这一点需要在防控中注意。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我将继续关心、关注并努力参与到这一轮防疫战斗中来。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