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风物君语-

“福建大三本”?不,我们是“九龙湖建筑施工队”!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校徽雕塑。摄影/贾子健

在东大人心中,母校是中国最被低估的高校,没有之一。历史上,她曾跟北大并称,留下了“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的江湖美名。

了解这所学校,最好的方式是从四牌楼2号开始。在这座由中国著名的建筑四杰之一的杨廷宝先生设计的门楼里,东南大学的流光岁月,一幕一幕开始上演。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校门。摄影/严宇腾

欢迎来到“四牌楼影视城”

因为被众多影视剧青睐,东南大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影视基地”。如果看过《致青春》、《七月与安生》、《人民的名义》、《建国大业》、《少年班》,那么恭喜,你已经欣赏过东大校园的风景。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致青春》在东南大学的镜头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在东南大学取景的电影《建国大业》

不是影视城,胜似影视城。

东大的一年四季,都常能遇见正在拍摄的剧组。与周冬雨、马思纯、陆毅来一场偶遇,曾是很多东大学子有过的体验。东南大学的学生有时候还能当一回群众演员,过过戏瘾。当年《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在前工院前的大草坪上向梁璐求婚的时候,喊着“嫁给他”的东大学子就这样留在了荧幕上。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祁同伟”求爱“梁璐”。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电影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黑白走向4K,然而,声色光影依然无法呈现东南大学的全部风景。

校园内,矗立着一株南朝梁武帝亲手植下的六朝松,这位默默不语的“老人”见证着此地的千年风华。老图书馆前静卧了600多年的螭首仍在蛰伏,依稀诉说盛极一时的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盛况。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明代螭首,已有600多年历史。摄影/杭添

1382年,明朝国子监设立,规模最大时“延袤十里,灯火相辉”,今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就是其中组成部分。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六朝松,东南大学的精神图腾。摄影/李勖晟

不少来南京旅游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所学校的古典气质和胶片质感,当然,还有那不经意间流淌的书生意气。在属于自己的老电影里,脚下这片土地沿着历史的滚滚车轮,从古代走向近代。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春。摄影/杭添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夏。摄影/杭添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秋。摄影/王宇豪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冬。摄影/晓博

建校118年以来,东大几经风雨、数次离合,从20世纪初的三江师范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后又于1988年恢复名称为东南大学。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三江师范学堂成立合影。图/东南大学校史馆

1902年,一所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在国子监旧址建立起来。东南大学之名始于1921年。“东南”,源于“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在时任校长郭秉文先生的努力下,东南大学成为长江以南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东南大学把校训定为“止于至善”。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电影质感油然而生。摄影/李沛文

东大前身,1928—1949年的国立中央大学排名一度登顶亚洲第一。也正是那时,大礼堂、生物馆、工学院教室等一批建筑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拔地而起。时至今日,关于东大、南大谁是国立中央大学正宗传人的争论,从未停止。但无论如何,国立中央大学的精神仍保留于旧址之上,中大之魂在如今的东南大学深深扎下了根。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中央大道。摄影/杭添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大礼堂和涌泉池。摄影/李东

抗战时期,学校从南京西迁至重庆。颠沛流离的岁月,著名的建筑四杰中的三杰——刘敦桢、童寯和杨廷宝同时任教,为东南大学的建筑科学奉献了毕生心血,奠定了其在该领域的地位。位列“建筑老八校”之一的东南大学,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并称中国四大建筑名校。

理工男沉闷木讷?你小瞧了六朝的文气

东南大学,以强势的工科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人因此而认为她沉闷木讷,不及文科院校那般文艺。这完全就是一种偏见——明国子监的书卷气,以及钟山的崇高、长江的雄毅、玄武湖的深静、鸡鸣寺的典雅,早就被深深吸纳进她的胸怀之中。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人民的名义》取景地孟芳图书馆。摄影/贾子健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孟芳图书馆,宛如宝石镶嵌在绿意中。摄影/李勖晟

千百年来,四牌楼所在地书声不断,学泽绵延,最终东南大学在这里落脚。有深厚的六朝文脉的传承,历代的东大师生非但不保守、木讷,而且还多次开中国风气之先河。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健雄院手绘图。绘图/李沛文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大礼堂钢笔手绘。绘图/李沛文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东大四牌楼校区吴健雄纪念馆。绘图/李沛文

我国第一个体育专修科,第一个物理学实验室,第一个新型地学系、算学系和生物系都诞生在这里。这里在全国高等院校之中首开女禁,让女子与男子同进学堂,改变了众多她们的人生,其中的优秀代表就是“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36级体育系毕业生18人及教授合影。供图/东南大学校史馆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首开女禁招收的八位女生。供图/东南大学校史馆

作为一所理工科见长的院校,东大从不缺少人文大家的造访。近代,就有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罗素曾受邀在此讲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曾在徐志摩等陪同下在这里讲演,场馆内被挤得几无立足之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孟禄曾掷地有声地称赞东南大学“是中国最有希望之大学”。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老体院馆,泰戈尔曾在此讲演。摄影/杭添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中央大学艺术系部分师生合影,徐悲鸿(右六)。供图/东南大学校史馆

徐悲鸿曾在这里主持艺术系,海内外知名艺术大师云集于此,人文艺术的风潮对东南大学的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战胜利前的两年间,周小燕的花腔,喻宜萱的民歌,戴爱莲的现代舞表演,以及曹禺的《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各式各样的话剧表演云集,文艺氛围别开生面,热切的校内外把剧场走道挤得水泄不通,伸直了脖子也要探个究竟。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东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的同学,曾多次获得全国奖项。摄影/杭添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跨年演唱会上的校园歌手们。摄影/严宇腾

这份热血的人文情怀,至今仍传承在新的东南大学。高喊着“免票看戏、天经地义“的毕业大戏,上演了多少东大学子的青春岁月;每年如约而至的跨年演唱会是全体东大人的年度综艺盛宴;东大学子根据《三体》改编制作的动画《我的三体》一举拿下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人们都说东大工科强,却不知其艺术学理论排名全国第一。摄影/杭添

学在SEU,到底有多疯狂?

东南大学的英文简称是“SEU”,常常被校友戏称为“Study Everyday University”。低调的东南大学,从来不缺少高水平的学者和高水平学霸。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里走出了33 万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包括200多位院士。

因为好学之风浓厚,她赢得了“东南学府第一流”、“学在东南”的美誉。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东大师生设计的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供图/东南大学校史馆

“一入东大门,三代东大人”的佳话,说的是建筑学家童寯先生一家的事迹,先生之子童林夙跟随父亲的脚步,学成后任教于东大,成为中国电子物理学和显示器件技术的领军人;第三代东大人童文,是华为无线CTO兼5G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齐康笔下的大礼堂,曾作为入学礼放在东南大学“会唱歌的”录取通知书内。绘图/齐康

东南大学的这种优良传统,还充分体现在同一领域的前仆后继,如设计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中央体育场、中山陵音乐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大华戏院的杨廷宝先生,将“求真”的信念传递给了弟子齐康。2001年,齐康以最高票数获选首届中国建筑界最高奖。11年后,作为齐康弟子的王澍,把中国人的名字留在了“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名单中。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东大建筑学院毕业生。摄影/杭添

今东大建筑学院始于1923 年的国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由茅以升先生创办。南京工学院时期,东大师生负责南京长江大桥项目的相关设计建造。半个多世纪后,2016年,这座南京地标进入长达26个月的封闭修缮期,东大师生再次参与其中。

此大学曾跟北大清华齐名,为什么常被当成“福建三本”?

正在实验室里的东大学子。摄影/杭添

凭借建筑等理工科的雄厚实力,东大人向来擅长为国家的重大工程贡献智慧。三峡大坝、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些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到处闪耀着东大人的智慧。在东大人心中,为国造重器,是属于理工科的最高级浪漫。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