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摄影:ROBERT DRAPER

Robert Draper,

本文摄影师,

为了深入进行这次图片报道,

他亲身登上刚果河破旧的驳船,

却被黑心船贩收取5000美元船票钱;

在快到目的地时,

又遭遇打劫,可谓险象环生。

然而,

以上遭遇跟刚果河上摆渡的当地人比起来,

也不算什么了,

毕竟在刚果河上,

当地政府连统计工作都不去进行,

刚果河已经“没人管了”,

连溺死的人数都不得而知。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日落时分,过度拥挤的驳船轧轧作响,向刚果河上游驶去。

刚果河蜿蜒4800公里通向大西洋,

平均每秒4.25万立方米洪流,

连接九个非洲国家,

埋藏数不尽钻石、矿产等非洲宝藏,

农业、水电潜力巨大——

这是非洲第二长河,

刚果(金)的脊梁、整个非洲的资源宝库。

但河上却既没有繁荣的贸易、

也没有秩序和公权力。

河上人民生存状态原始、

罪孽成本低廉。

这里“为生计所迫,一切反常被视为正当”。

摄影:ROBERT DRAPER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坐拥宝藏大河的刚果(金),

长期受贫苦腐败折磨,

它的历史与刚果河息息相关。

为了探索刚果河的秘密,

本文摄影师Robert Draper踏上未知旅途,

他坐上了危险拥挤的驳船,

希望读懂这条无言的大河,

也试图读懂河上生存的人民。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道路稀少,运货的驳船往往是最佳旅行方式。船上乘客挤在摇摇欲坠的货堆之间,做饭、睡觉、聊天。

河上交通

摄影师Robert Draper所在破旧驳船的情况,

是刚果河上船只的缩影。

首先超载程度堪称凶险——

正常负载能力675吨的马达,

推着三只串联的驳船,

但船上仅货物就不少于815吨,

此外还有约600名乘客。

超载后果是,

船速被拖慢、搁浅风险激增,

危及船上的每一个人。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在刚果河上旅行需要耐心,慢起来的时候可以一小时只行进几公里。驳船时而陷进淤泥,马达时而熄火,时间像蜗牛般爬行,图中的男人们正在下棋打发时间。每个人都在等待。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尽管船上人员拥挤,这名女子还是设法找到了能伸腰躺卧的位置,以便度过回家的漫长旅程。她住在大河上游的基桑加尼。

船上工作人员的关系也不太平,

船员至少偷运了180吨货物;

船长半夜会关掉发动机,

只为爬进驳船船舱跟女乘客乱搞;

驳船主人约瑟夫害怕有人在饭里下毒,

只敢吃面包抹黄油。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驳船主人约瑟夫如此忍受,

一年到头能挣10万美元,

而他的乘客里有一半是偷跑上来的,

另一半付了80美元的船票钱。

而本文摄影师Robert Draper非常倒霉,

在上这艘船之前,

被另一条船的船主,

以各种名目收取了近5000美元。

摄影师原本打算乘坐的“奎马快航号”因为马达故障和其他意外耽搁了开往刚果河上游的行程。后来经过八个月的磨蹭,这艘驳船终于抵达了基桑加尼。

刚果河上自古没有秩序。

1885年比利时在此建立殖民地,

草菅人命的同时大搞橡胶贸易;

后来河上交通商业被国家运输局垄断几十年,

直至1990年政权衰落而被打破。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而今为了捞钱,

政客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他们制定形同虚设的规章税法,

可以催生了河运的混乱状态。

在政府的特意促成下,

刚果(金)最大、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刚果河,彻底无人看管。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刚果河上曾有铺位宽敞的公共客船定期往返,直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再放任,客船年久失修最终报废。现在河上的交通主要由驳船(上)和独木舟(中)承担。

国内外企业对刚果盆地木材资源持续开采,导致了大范围土地侵蚀——再加上政府未能有效疏浚河道,超载运行的船主可以通过贿赂港口监管人员来轻易过关,水上也没有紧急救援船只。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乘客们从载满巨木的驳船上登岸。松散堆放的沉重货物很容易酿成事故。木材是刚果河上的大产业,但伐木会带来危险的土地侵蚀。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这是刚果河上最大的独木舟市场,用整根原木凿好的小船吸引大量买家。凿船的匠人需要深入丛林才能寻找合适大树,卖独木舟的收入能让他们过上比温饱水平稍好一点的生活。

乘客登上船只,

相当于进入一场命运的赌局。

平均每年有五艘船,

因超载货物而沉没,

又因为根本不会去做统计工作,

连溺死的人数都不得而知。

古老闭塞的村庄

乘客和当地村民在水上交易货物,

维持彼此必要的生活。

无人监管的刚果河,乱套了

香蕉、鲶鱼、鲤鱼、蟒蛇、狒狒、鸭子、鳄鱼……都是当地人售卖的“土产”。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