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新疆富蕴县,祖国边陲一个面积3.37万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却被“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等诸多光环笼罩着。在许多人眼里,它是一个旅游胜地、文化圣地,更是一个红色宝地。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如果说富蕴美了新疆,那可可托海一定是这幅壮锦上最耀眼的一处。

可可托海,一个叫海却没有海的地方,它的美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里有可可苏里、伊雷木湖、额尔齐斯大峡谷、钟山、宝石沟、白桦林、夫妻树……柔美和刚硬的自然景观,让可可托海显得与众不同。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神钟山

穿行在额尔齐斯大峡谷之中,花岗岩地貌特征鲜明,可谓独树一帜。神钟山独石成峰,成为可可托海著名的景点之一,堪称阿勒泰山景之最。钟山高365米,坡度89度,被誉为“中华神州第一钟”,来此观景者无不发出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感叹。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俞兆龙摄

塔拉特村

塔拉特村是可可托海唯一的村落,这个小小的国家AAA级景区位于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村中184户哈萨克族居民用最真实的生活,演绎着最美的牧色人文和世外风情。站在相对高差约50米的观景台俯瞰,塔拉特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尽收眼底。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来过塔拉特村的人,总喜欢站在屋后小山坡上俯瞰全村,一排排暖黄色的农舍掩映于绿水青山中,丝带般的袅袅炊烟,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就像一幅唯美画卷。

哈萨克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游牧民族,塔拉特村就居住着许多哈萨克族人,他们热情好客、善良友爱,招待宾客无微不至。手抓羊肉、奶茶、炕锅肉、包尔萨克、野生果酱……这些餐桌上的必备美食,不仅广受各地游客的喜爱和推崇,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哈萨克美食文化。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三号矿脉

可可托海的神秘,正映射在三号矿脉。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的三号矿脉,垂直350米,南北长达150米,因为其中富含稀有金属,被称作“中华聚宝盆”。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是新疆首个国家级矿山公园,内有三号矿脉、阿依果孜矿洞、苏式风格的木桥及建筑物、收藏珍贵矿石标本和企业文化史料的陈列馆、机械厂、选矿厂、被誉为共和国水电史奇迹的地下水电站。

资料显示,三号矿脉曾经在偿还苏联外债、助推“两弹一星”等强国强军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誉为“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英雄矿”“功勋矿”。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

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一幅相片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个典型。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安桂槐的照片在其中一个展厅显得较为耀眼。1958年至1964年,安桂槐时任可可托海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身体力行,带着党员干部下矿井、矿坑。当时,全国都缺衣少粮,安桂槐要求党员干部每天定量,先保证工人的定额物资。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收藏着许多像安桂槐一样的无名小草的故事。可可托海的干部职工,也像这些小草,在这里默默奉献,为新中国走向强大奋斗了一生,他们更用一生坚守的信仰,在西北边陲铸就了一座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可可托海的变身

历史上,可可托海因稀有矿的开采而繁荣、扬名,但是随着稀有矿的日渐枯竭,原有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可可托海一度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近些年,当地政府在加快推进可可托海工矿区改造转型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恢复自然环境等措施,可可托海已经逐步建设成为产业特征明显、功能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品质高雅的旅游产业聚居区。

可可托海!祖国边陲的神奇秘境

如今,此前常年下井的矿工凭借旅游产业,赚到了稳定的收入,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也让可可托海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来一次的地方。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