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桂西北的巴马瑶族自治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广西重点打造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区。巴马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多管齐下发展旅游产业,有效地推动了山区群众"脱贫摘帽"。
企业带动扶贫
广西巴马寿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寿乡公司)是一家立足于巴马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化经营股份制旅游企业,经营范围包括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多个领域。“该公司倚托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巴马贫困群众脱贫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甘霖说。
寿乡公司坚持一个景区带动一个村发展,百魔洞景区带动坡月村,百鸟岩景区带动甲篆村,水晶宫景区带动那坝村,盘阳河漂流景区带动甘水村;吸收村集体资金入股企业,年均保底8%固定分红,每年给各村集体分红达120多万元。同时,水晶宫景区所在的那社乡大洛村、百魔洞景区所在的坡月村、百鸟岩景区所在的烈屯、长寿岛景区所在坡贵屯等村屯的群众每年都能从企业利润中分到资源受益金。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这些景区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成的商铺,全部无偿提供给当地村民经营,销售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土特产等,有的商铺每月收入能达3000千元以上。
寿乡公司还通过帮助景区周边村屯成立村集体产业发展理事会,帮助村集体产业定位,坚持“一村一品”。百魔洞景区所在的坡月村以发展民宿为主,水晶宫景区所在的大洛村以发展农土特产品为主,百鸟岩景区所在的甲篆村则发展农家乐,长寿岛景区所在的坡贵屯发展手工艺品,都形成了稳健发展的村集体产业经济。此外,寿乡公司还积极引导群众以户为单位参与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形成规模经济。
住在水晶宫景区附近的村民王宗笔以前外出做工,在水晶宫景区开放后,他返乡在景区边办起了土特产店。王宗笔说,他通过上山挖中草药,晒干后在自家的门店出售,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
经过4年奋力攻坚,曾是深度贫困村的大洛村在今年国庆期间通过验收,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寿乡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推动景区周边乡镇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辐射带动12个贫困村,有8个村以乡村旅游为主业,覆盖贫困人口2162户、6346人。公司直接安排就业700人,先后安置了上百名困难群众就业。景区的售票员、导游、船工、保安等以及寿乡大酒店和华昱酒店的员工,人均月工资都在2500元以上。公司巨资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巴马》,现有演职人员150人,大多数都是兼职演员,白天自行劳作,晚上参加演出,由公司支付演出费用,2014年至今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投资超6亿元的巴马仁乡洞天福地景区是一个集休闲观光、长寿探秘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巴马精准扶贫的一个平台。住在附近的村民陈启明在景区工作,每月有1600元的收入,旺季时还有奖金。目前,当地37户农户和景区签订了租地和扶贫共建协议,带动就业45人,解决28户贫困户就业,脱贫成效显著。
立足长寿做文章
平林村是巴马长寿文化发祥地,长寿文化底蕴深厚,也是巴马县“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发的旅游脱贫贫困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平林村已成为巴马乡村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备受广大游客青睐。
清光绪帝于1898年钦命广西提督府为住在平林村敢烟屯126岁的邓诚才老人题赠“惟仁者寿”的寿匾。2010年以来,敢烟屯抓住全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深挖“唯仁者寿”长寿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连接赐福湖休闲养生度假基地且距县城近的地缘优势,把新农村建设融入全县旅游发展中谋划,在房屋建设、村屯道路美化、绿化、亮化及路灯安装、房屋立面装修、农家屋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均融入仁寿文化,精心打造“仁寿山庄”,使新农村建设更具特色,彰显长寿人文色彩。邓诚才的第五代孙邓高云在村里比较早建起了民宿,尝到甜头后,邓高云的儿子也回到家乡参与民宿经营。
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仁寿山庄在敢烟屯的扶贫增收中效益突显,带动周边300多人就业,已成为敢烟屯扶贫增收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
平林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景区+能人+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2016年以来,仁寿山庄通过扶持示范、共同开发经营等方式,发动20户农户开办农家旅馆,新增床位204张,农户通过经营农家旅馆每年增收0.6万元,带动10户贫困群众脱贫。仁寿文化源景区成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近两年,敢烟屯乡舍客房入住率大幅攀升,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每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以上的仁寿山庄景区,还让平林村40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共同发展,项目运营后村民可以占10%的股份参与分红,2018年,入股村民分红6万元。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驻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第一书记文德会说,在巴马,越来越多的乡村依托当地丰富的长寿旅游资源,通过发展多种多样的旅游业态,让村民从旅游中受益,助力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脱贫摘帽。
定点帮扶效果好
“作为对口定点帮扶县,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巴马旅游业发展,部领导多次率队深入巴马就旅游产业发展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巴马县委常委副县长、宣传部部长叶柳艳说。
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为巴马文旅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有力地推动了巴马旅游业的发展。“巴马县先后编制了《巴马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巴马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巴马饮用水产业规划》,绘制了巴马县域空间信息与旅游资源‘一张蓝图’等一系列旅游发展规划,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陈才贵说。
文化和旅游部还积极支持巴马成功举办“巴马论坛”,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极大提高了巴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众多实力企业到巴马投资发展。
为加大对巴马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在巴马主办了有关生态健康旅游专题、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等培训班。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一系列主题培训班的举办,打开了巴马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发展思路,夯实了基层文化和旅游管理人员的业务基础。
在定点帮扶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选派了蔡山帝、李翔等优秀干部来巴马挂职,在构建“书香巴马”文化旅游城市IP,创建示范县,以及立足地方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助力扶贫攻坚等方面,做出了亮眼的成绩。
“为配合搞好巴马的扶贫工作,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把扶贫联系点调整到巴马,成立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巴马长寿区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等6个专项规划,自治区相关部门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统筹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共70个,累计完成投资48.81亿元,这些项目的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