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湖北:奋力书写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的荆楚答卷

12月4日至6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湖北调研时强调,湖北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文物大省,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加强长江文化研究阐释,强化考古发掘和资源调查,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建设,让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为湖北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增光添彩。

湖北作为长江岸线最长的省,如何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引擎作用,促进生态、文化保护与发展,着力推动湖北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建设,是荆楚大地正在奋力书写的一份世纪答卷。

生态保护 扮靓长江岸线

12月7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开工建设,由此开启了湖北、武汉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新篇章。今年11月24日,《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编制完成,提出在两江四岸核心区形成“一芯两轴显山水、一廊十片融古今”的空间结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区,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水城市;打造“两江四岸”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将更多的沿岸空间留给市民,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规划》中的“一廊”就是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涉及武汉市长江、汉江河段中约170公里范围。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四岸”是武汉重要的生态廊道,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靓丽名片,是关系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对于实现沿江发展、跨江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深度推进长江生态修复和保护,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到发展当中。关停整治码头、拆除养殖网箱、清退化工企业、优化利用岸线……从武汉、咸宁到宜昌、仙桃,随着一场场攻坚克难的长江生态保卫战不断打响,长江岸线变得更绿、更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旅游研究院生态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马勇说,整个长江经济带沿线,汇集了我国最优良的生态资源,尤其在湖北段有长江三峡、神农架、百里清江、麋鹿保护区、梁子湖等等优良的自然环境、奇特的景观植被和珍稀动物,这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本底”条件。“不过,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首先是要修复生态、再造生态环境,要通过优良的生态环境来承载文化遗产和旅游项目。”马勇说,“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方式将全面升级,新的旅游业态将不断涌现,在长江经济带上,要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快布点特色民宿、高山草原、绿色酒店、生态度假区等生态文化和旅游项目。

特色人文 铸就文化精品走廊

10月2日,长江岸边,在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基础上兴建的湖北咸宁赤壁古战场景区,迎来今年游客最高峰。湖北长江沿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三国文化一线串珠,独具魅力。此外、更有楚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诗词文化等。沿线各城市纷纷依托历史遗址、遗迹,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和旅游产品,获取经济社会双效益。

10月21日晚,武汉历史文化街区江汉路步行街经过6个月的修复改造后,重新开放。武汉江汉路步行街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在重新开放的步行街上,巨大的玻璃幕墙和商业建筑上的广告不见了,而旧建筑的阳台窗户重见天日。新铺的青石路面不平坦但是自然。古色古香的外观与周围的建筑物和景观相得益彰。以往,步行街以传统商业为主,如今业态更丰富,文化艺术味更浓,大大提升了步行街的品质。

沿长江逆流而上,古城荆州之北,有一个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内含楚纪南故城遗址、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等文物遗址。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正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世界遗产、中国品牌、湖北代表、荆州实施”的定位和“省级项目、荆州实施”的原则,投资六百多亿元打造18个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致力于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弘表示,“十四五”期间,荆州将抓住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文化优势,建设成为全国楚文化旅游高地、长江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旅游示范区。

长江上游,三峡旅游名城宜昌,正沿江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带。未来,宜昌将在城区上起三峡大坝、下至猇亭100公里范围内,打造一条“坝、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精品文化和旅游带,同时,将推进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宜昌交旅集团加快推进“一江两岸”项目,把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等宜昌历史文化元素嵌入其中。加速改造提升西陵峡口和三游洞景区品质,增强景区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吸引力。宜昌交旅集团董事长殷俊表示,将把宜昌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通过文化和旅游项目展示独具魅力的长江三峡文化、水电文化和宜昌历史文化。

旅游开发 践行绿色发展

10月23日,位于武汉长江南岸、蛇山之上的黄鹤楼再次开启“夜上黄鹤楼”模式,南来北往的游客不仅可以白天在黄鹤楼凭栏远眺长江两岸,更可以在夜晚于璀璨灯光中,体验光影演绎下的黄鹤楼文化。

长江是武汉向世界展示武汉形象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围绕两江四岸旅游功能提升,武汉正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紧建设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打造的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成为武汉文化和旅游的新名片。“梦幻江城灯光秀”多次在央视直播,长江游览品质和魅力不断提升。武汉的长江游览呈现爆发式发展,现拥有经营企业4家、游览线路8条、游船11艘、旅游码头10座。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长江灯光秀每晚吸引数十万市民和游客观赏,长江游船共接待游客20.5万人次。

近年来,荆州市明确了“讲好纪南故事,传承荆楚文化,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四区两城”的文化和旅游振兴目标,加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到200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投资达到500亿元。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网红热点荆州方特东方神画项目总投资230亿元,占地6500亩,一年可接纳游客300万人次。景区运用了最新的VR、A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以沉浸式体验为特色,生动展示了楚文化、三国文化,成为湖北最炙手可热的景区之一。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内新建的荆州园博园占地1500亩,分为六个片区,以“辉煌荆楚·生态园博”为主题共设17个市州展园、10个县市区展园和16个园林作品展园,每个展园都有不同特色,是传承荆楚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

在宜昌,当地以“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一峡(西陵峡)”为核心区,发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助推长江经济带旅游一体化发展。宜昌交旅集团作为宜昌市政府的直属企业,不断创新和丰富旅游新业态,打造以长江西陵峡为主轴、以江北旅游新区和江南点军旅游组团为两翼的沿江发展格局。目前,宜昌交旅集团已开通29条“景区直通车”线路,建造7艘新型豪华观光游轮,开发了“两坝一峡”标准化旅游产品、“长江夜游”“三峡升船机”相关配套产品,年接待量突破70多万人次。三峡国际房车露营地累计投资2.37亿元建成运营,2017年斩获全国“十佳营地”和“年度营地最佳设计奖”,2018年跻身“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行列,精品房车、野奢木屋、无边泳池等多个项目已成网红产品。2018年4月,由宜昌交旅集团投资60亿元的长江三峡游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定位为大三峡区域游船母港,设计旅客年吞吐能力200万人次。

2018年,湖北省旅游发展大会发布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2019年,湖北携手长江流域各省市共同举办长江旅游博览会,发布了《长江旅游推广联盟武汉合作宣言》,召开了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论坛,开启了长江文旅合作的新征程。

“文化和旅游业是低碳产业、无烟产业,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更是有着特殊的先导作用。”马勇认为,“十四五”时期,湖北应发挥文化和旅游业的先导作用,抢抓机遇,加快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实现湖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