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完美收官,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贵州旅游业该如何去做?中共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指明方向: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
贵州省委、省政府着眼高质量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重点推进“旅游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
把方向 谋大局 定下旅游产业化发展基调
旅游业,不仅是贵州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密码”,也是贵州在新时代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引以为傲的“贵州特色”:青山绿水,林间人家;夏能避暑,冬有温泉;处处是景,全域可游。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外省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贵州旅游业活力迸发,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贵州已跻身旅游大省行列,初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旅游发展新路,为“十四五”时期实施旅游产业化、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产业化,时机已至,正当其时。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玉广表示:“对贵州而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着力实施旅游产业化,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研究员杨春宇说:“贵州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合,培育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再通过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独特的贵州旅游产业链。”
2020年,尽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但贵州旅游仍展现出强大的韧劲和巨大潜力。截至2020年10月,贵州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已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0.6%和80.5%。足以说明,贵州有底气、有资本勇担新任务,履行好新使命。
发实力 下实功 助推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
贵州旅游业,绝不仅仅是“靠脸吃饭”。在塑造“贵州形象”的同时,也要注重旅游业的“内在气质”,这也决定了贵州必须通过下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步棋,带活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柳盛明认为,《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必将提高旅游发展成效,进一步汇集优势、凝聚动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张玉广说,贵州旅游将丰富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引领新消费、充当新引擎、激活新力量。通过建设一批旅游品牌,强化产业化发展要素保障,优化旅游发展平台,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
杨春宇表示,贵州旅游发展实质上就是探索如何实现“老酒装新瓶”,以及“老酒变新酒”。需要实施旅游产品贵州化行动,强化旅游产品和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突出贵州设计、贵州文化、贵州品牌、贵州制造等,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全面提升贵州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声呼 百方应 强力推进贵州向旅游强省迈进
《意见》出台后,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响应,认真学习传达文件和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意见》贯彻落实。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继续联合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推出更多金融产品,落实《意见》提出的“强化资金保障”。
遵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钊说,遵义旅游资源丰富,财政助推旅游业做大做强义不容辞。财政局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强化资金支持和保障,集中财力千方百计支持旅游业发展,让百姓共创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红利。
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宋淑珍说,六盘水将继续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持续丰富冬季旅游业态和产品。依托冰雪资源,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着力推动温泉产品差异化发展,提升度假型、康养型、大众型、医疗型、主题型、综合型等温泉产品的品质,让广大游客更好地享受滑完雪,泡温泉——“冰火两重天”的舒爽体验。把六盘水以滑雪、温泉为主的“3+6”运动康养产品打造成为全省冬季旅游的亮点。
“推动旅游产业化,我们要持续强化相关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安顺市自然资源局耕保科负责人葛玉雪表示。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院长廖军华表示,“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将以《意见》为指引,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各类人才,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