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第1组联组会议主题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部分委员围绕城市旅游、旅游新业态、旅游民宿等发展建言献策,“扩内需、促消费,推动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
发展城市旅游
发展城市旅游是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消费的主要场所。要把江西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就要补好城市旅游这个短板。
江西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晓平分析,近年来江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山强水弱”“边强中弱”“乡强城弱”的状况。俯瞰江西,目前旅游产业格局呈一个“开”字型,即东西南北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腹地塌陷”“空心离散”。往里看,江西旅游产业与中心城市、省会南昌的离散,割裂了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往外看,江西旅游产业版图逐渐割裂成邻省旅游经济区的飞地,迟滞了江西旅游产业链的发育和全域整合。
省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省会城市之间的竞争,旅游业的竞争则聚焦在重点城市旅游发展上。陈晓平建议,昂起江西省会南昌的龙头,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契机,把南昌打造成为国内重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陈晓平还建议,南昌发展城市旅游,一方面要“筑大核”,将南昌城区内滕王阁、万寿宫、海昏侯、汪山土库等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化提升,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核心发展区。另一方面要“织密网”,联动大南昌都市圈内其他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差异化合作的团组方阵,同时吸引庐山、景德镇、三清山等传统旅游线路向心集聚,促使江西旅游产业格局从“空心离散”升级为“实心聚集”,重组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聚宝盆。
鼓励业态创新
近年来,江西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都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江西风景独好”成为全国重要旅游品牌,旅游业正成为江西绿色崛起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江西省政协委员,九江市政协副主席、九江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院长严平表示,2021年元旦假期3天,江西省共接待国内游客854.25万人次,保持良好态势。虽然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是市场亮点,但业态相对单一、创新不足仍是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江西山水旅游业态多、文化旅游业态少,静态旅游业态多、动态旅游业态少,传统旅游业态多、新型旅游业态少。严平建议,应高水准编制江西新型旅游业态发展规划。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江西各地旅游新业态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文创开发力度。多尝试“科技+旅游”,多运用VR、AR等技术,使江西旅游更精彩。通过文化创意改变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做到“无中生有”,使得江西旅游充满惊喜。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专业公司等合作,助推江西旅游业态跨越式发展。江西还应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的“江西样板”。
打造特色民宿
“当前,江西省旅游民宿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江西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谭文英说。
据统计,2019年江西省共有民宿5711家,2020年江西省在美团民宿平台的房源覆盖数达1.3万家,涌现出如景德镇三宝村、赣州大余丫山、靖安中源乡等颇具知名度的民宿群。
谭文英表示,江西省旅游民宿主要依托乡村旅游和景区旅游的客流,以精品民宿、农家旅馆和农家餐饮等服务为主,服务项目相对单一,特别是同一地域内民宿经营模式同质并行、缺乏特色,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发展旅游民宿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江西省旅游业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谭文英表示,下一步,江西省旅游民宿发展要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引导,完善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在发展理念上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争取更多发展红利;要在产品打造上凸显当地特色和人性化服务,增强游客体验性;要在品牌传播上培育江西民宿品牌,提升公众知晓率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