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临行前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毛泽东就此踏上了漫长的红色征途,也将红色基因留在了家乡韶山。而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12万韶山人民秉承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书写着壮美的时代答卷。
贫困山村找到旅游致富路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韶山村曾经是度日如年的贫困村落,现如今,依托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该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浪家的“回乡民宿”由20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改建而来。2019年,在政府引导下,她把家里多余的房间腾出来,并通过“政府+农户”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开起了民宿。去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该民宿仍然为毛浪全家带来了大约10万元的收益。“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毛浪说。
“现在,很多村民都放下了锄头,吃上了旅游饭。”“梦稀乡宿”民宿老板沈楚华说,在韶山村,不少村民都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了民宿,韶山旅游民宿行业协会还帮村民们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我们对韶山的民宿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韶山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毛春山介绍,近年来,韶山村采取多种举措,鼓励帮助村民因地制宜就业创业。目前,村上开办的研学基地已创收100多万元,惠及农户50多户。
“去年10月21日才开业,如今已接待了1.2万多名研学人员,平均为每户村民增收2万余元。今后,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知行研学实践基地负责人毛频乐呵呵地说。
旅游产业发展质效双增
3月14日,韶山花间健康跑活动在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湖粮集团示范园举行。市民们穿行于长达3公里的油菜花海赛道,在和煦春风和金色花海中享受美妙的周末时光。
近年来,韶山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基础,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在韶山乡的韶山村、韶润村、韶阳村等地打造了4.2万亩油菜花景观带,今年预计可带动来韶游客20万人次以上,可带动消费500万元以上。
韶山市市长曹伟宏说,这五年,韶山红色旅游质效双增:“一核一星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构建成型,韶山干部学院、世纪明德等培训研学基地效应明显,文化创意、实景演出、特色民宿等业态方兴未艾。目前,游客换乘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文旅项目已建成运营,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红色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长期落户韶山,年均来韶游客达1945万人次,韶山已跻身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韶山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支持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开展旅游业务免费培训、优化景区景点环境、切实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帮扶企业复工复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鼓励企业拓展市场、推进转型发展刺激消费、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复苏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4个城市、137家企业、800类产品;VR全景、5G科技、智慧旅游;直播带货、文创产品销售、项目签约……2020年7月,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韶山举行,全面展示了各地红色文化新业态、新产品及新线路,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各地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也为参展商相互交流经验、探讨红色产业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平台。
现在的韶山,“映山红”志愿服务队设立了50多个服务站(点),“红马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棠佳阁文化体验园项目等7个重点文旅项目纳入湖南省文旅产业项目库;韶山市民宿旅游行业协会成立,第一批7家民宿示范户全部建成投入运营,民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20年,韶山主要景点共接待来韶游客1105.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3.75亿元。
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韶山将突出抓红色旅游升级,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
“神舟十号返回舱入韶,月壤异地灾备点、温泉等资源,对韶山构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韶山市委书记唐杰表示,韶山将抢抓这一系列机遇,将韶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提质改造韶峰、纪念园等景点,推动“最忆韶山冲”建成运营,推进航天博物馆、棠佳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启动温泉生态旅游小镇前期工作,优化全域旅游布局……2021年,韶山将推进全域精品旅游,建设2个以上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加快红林花海深度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韶山还将实施红色文创产品“超千”计划,培育“天下韶山”“韶山红”等一批品牌;对接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建设,开通韶山至井冈山红色专列,策划沿线精品旅游线路;出台支持红色教育培训发展政策措施,加强与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韶山干部学院合作办学,支持三农学院、新时代培训中心等公办教育培训机构做大做强;引导世纪明德、小红军等基地发展壮大,建设韶山学校、肖家冲研学基地;加快开发特色课程,打造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韶山灌区、李家祠堂等28个现场教学点,创作3个以上红色文学艺术作品,确保红色教育大课堂常学常新。
此外,韶山将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健全旅游咨询三级服务体系,建成“数字韶山·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策划省际旅游交通运输集散中心,推动核心景区停车场、旅游换乘点优化提质,完善火车站交通换乘体系;加快新天名府、麗枫等酒店建设,着力打造2个以上特色民宿区,新增旅游食宿场所20家以上;强化核心景区严管严控严治,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乱象整治,全面净化旅游环境。
曹伟宏表示,未来五年,韶山这座红色文化浸染、绿水青山浸润的城市,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红色引领,紧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核心,加快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发展,着力将韶山全域打造成为革命人文景观、绮丽自然风光、红色文化旅游交相辉映的红色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同时,将依托“红色文化+温泉资源+航天科技”的独特资源组合,发展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多元业态,打造长株潭乃至中部地区生态康养休闲首选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