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活化利用运河历史遗存的三条路径

在“保护开发、传承创新”的原则下,可以通过打造线性文化旅游带、构建斑块状商业文化综合体、建立点状文化园区,科学开展运河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

京杭大运河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流经四省二市,沟通五大水系。绵延数千公里的沿线地区积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空间的大跨度和历史的深厚积淀形成了运河文化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水文化形态,是当之无愧的流动的中华文脉。笔者认为,在“保护开发、传承创新”的原则下,可以通过打造线性文化旅游带、构建斑块状商业文化综合体、建立点状文化园区,科学开展运河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

1.依托运河沿岸历史遗存,打造线性文化旅游带。大运河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大跨度、河道结构的复杂性及功能的多样化,为当前对运河遗产的统一规划和活化利用带来了很大难度。其空间大跨度特征决定了运河两岸历史遗存的分布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依托运河历史遗存,以“遗产廊道”理念打造线性文化旅游带。“遗产廊道”是一种典型区域性遗产保护方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覆盖包括运河沿岸的自然、文化、城市等各种资源在内的遗产保护,通过有效整合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点和产业链条,统一规划、特色开发,将遗产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相融合,赋予传统文化遗产以新的产业模式,借助旅游产业的杠杆效应,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

2.利用沿线文化景观的优势和特色,构建斑块状商业文化综合体。可以综合运河不同区段线性文化景观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以运河沿岸建筑遗产或者建筑遗产群作为区域性和标志性的景观节点,向运河沿线两侧及周边区域进行辐射,形成辐射范围大小不一的斑块状区域,从商业价值开发和文化价值传承两个方面开展活化利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斑块状商业文化综合体,将运河遗产塑造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品牌,形成对沿线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3.创新建筑遗产聚落利用形式,建立点状文化园区。京杭大运河是历史上的交通大动脉,沿线分布大量工业生产基地,高敞型的厂房和粮仓建筑等众多。一般而言,具有一定场所聚落特点的遗产群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空间形态。可以创新建筑遗产聚落利用形式,对厂房和粮仓等建筑及其内部空间进行创新设计、重组和再利用,打造艺术街区、创新园区、休闲文化街区等点状文化园区,开发其创新、创业、旅游、休闲等功能。如北京的南新仓、杭州的仓前粮仓等将建筑遗产聚落与第三产业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文旅融合,创新利用形式,实现华丽转身,提高了对历史遗产的利用,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