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特色街区提质增效,打造特色科技游产品,做大做强工业游品牌,培育多元化旅游业态……近日,“加快把合肥建成全国一流的创新型文旅强市”专题协商情况通报会召开。围绕合肥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下一步计划,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俞晓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强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需要做活城市游、乡村游、夜游三篇“文章”,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城市旅游新业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城市夜游经济,以创新理念引领城市旅游发展。
深度融合 打造城市旅游新名片
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更新,单纯的城市观光游览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如何擦亮合肥城市旅游名片,做好城市游这篇“大文章”,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合肥?俞晓华认为,要在文化、工业、科技、教育等领域融入旅游元素,拓展旅游业新的融合点。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彩演绎和呈现,实现从走马观花到深层体验、从草草浏览到内心震撼的蝶变,以此擦亮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延伸消费链条,扩充消费空间。
“目前,合肥城市游发展围绕‘旅游+’不断发力,打造了研学游基地、工业游基地、科教游基地三大支柱,积极培育城市旅游新业态,不断增强城市游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谈及合肥城市游发展时,俞晓华说。
据了解,目前合肥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已创建33处研学旅行基地,同时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寓教于游,深化旅游内涵。
近年来,合肥市很多工业企业已经涉足或正计划发展工业旅游。譬如,青松食品结合千年面食文化,展示非遗面塑,建成千年面食文化馆和全国主食加工示范基地;新华印刷依托印刷流程的文化性和科普性,向游客展示神秘的印刷技术。据介绍,合肥市正加快推进“旅游+工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培育发展了一批工业旅游精品,已创建工业游基地8处,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批合肥市工业游示范基地培育创建工作,着力将工业资源转化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资本和优势。此外,合肥市积极融入长三角工业旅游联盟,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工业旅游产业长板的锻造。
作为中国四大“科教之城”之一,合肥积极发挥高科技优势,打造“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的旅游业新的增长极,目前已创建安徽创新馆、合肥市科技馆等9处科教游基地,通过科教力量展示城市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将“合肥科教游”做大做强、做成品牌。未来,合肥将依托高精尖的科教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城市旅游新名片。
特色培育 书写乡村旅游新文章
“十四五”时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合肥市积极顺应旅游市场变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据了解,为完善提升农家乐区域人居环境,合肥市要求新型农家乐在保留“农村”符号的同时,确保新改扩建项目能够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按照“功能多元、业态多样、主体多种”的原则,农家乐转型升级将传统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七个旅游发展新要素“文、商、养、学、闲、情、奇”与农业、农村、农民有机结合,构建农旅文产业链,促进农家乐特色发展、集聚发展。俞晓华介绍,目前,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从全市177家农家乐中挑选了20家具有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家乐进行转型升级,已成功完成7家。据悉,新型农家乐需满足占地面积500亩,产业效益达500万元,拥有8种旅游商品、8种旅游业态,以此来打造现代乡村旅游目的地。此外,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在旅游扶贫项目打造上,合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投入旅游扶贫资金近1亿元,引导旅游单位与旅游扶贫村结对帮扶,加快“旅行社+扶贫村”“旅游景区+扶贫村”“星级旅游饭店+扶贫土特产”的再融合再发展。旅游企业通过对扶贫村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为扶贫村提供客源。此外,对帮扶村的旅游从业者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切实解决了当地人员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在旅游扶贫项目的助力下,合肥市2个旅游扶贫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民宿业发展方面,俞晓华介绍,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激励、引导市场力量,有力推动民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四顶山居、畈堂拾吾舍、云里安凹、小岭南等一批高端民宿亮相旅游市场,而且逐步打造了“环巢湖民宿集聚区”等民宿集群,激活融慢生活、观光、体育、研学、休闲、康养等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态。此外,在肥东民宿聚集区,国有、企业私有、百姓自持的各种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业态共同发展为民宿业注入澎湃动力。
下一步,合肥市还将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培育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乡村旅游赋能。
发展夜游 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夜间活动点亮城市夜晚,夜间经济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开放度与经济活力的新维度。早在2019年,合肥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上,就审议并原则通过《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实施方案,合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也乘势而上,以点带面,通过夜游项目带动火热夜经济。
俞晓华表示,夜游经济作为城市活力的风向标,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拉动文旅消费市场的新引擎,彰显了一座城市的品位和活力。
罍街作为合肥夜游的典型代表,通过不懈创新,深挖本土文化,短短八年,从小吃一条街发展为集夜游、夜秀、夜购、夜市、夜食等特色新业态于一体的夜生活打卡地,目前日均游客达3万人次,成为城市夜间消费的重要助推器。俞晓华分析道,发展夜游经济需要围绕“夜赏、夜品、夜购、夜游、夜健”五大场景,在满足市民游客消费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融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民风民俗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方可彰显城市特色。
“下一步,合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顺应广大游客夜游消费升级和消费体验的新需求,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旅游实景剧、光影秀等夜游项目,培育更多宜业宜游、智慧安全的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动力,深挖文化和旅游消费供给新潜力,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热点,使全市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俞晓华表示。
面对新征程,俞晓华表示,旅游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因此,更要不负众望,不断打造好玩的新产品、新线路,让游客玩好。下一步,合肥将持续做好城市游、乡村游、夜游三篇文章,不断探索建设文旅强市新路径,奋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让合肥不仅“科里科气”,而且“洋里洋气”,更加“福里福气”,共同谱写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