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不漂翻绝不上岸,盆不舀碎绝不归队”……进入8月,到辽宁本溪市桓仁县普勒堡镇大雅河玩漂流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几年,普勒堡镇通过念好“旅游经”,砍好“三板斧”,不仅将资源变成了资本,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旅游致富路。
一板斧:从“卖资源”到“卖景观”
仲夏的夜晚,最惬意的享受就是体验山区的凉爽。在普勒堡镇牛毛沟村农家乐,游客们一边搓着麻将,一边欣赏着篝火晚会。年过半百的农家乐主人杨新涛介绍,普乐堡镇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镇,“镇里鼓励我们开办农家乐,让大家富起来”。
普乐堡镇自然资源富集,无论是山林资源、水资源,还是松花石矿产资源,都位居全省前列。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资源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镇域经济处在全县下游。在几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普勒堡镇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力度,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了大雅河漂流、清泉山、牛毛大山、花脖山、版画创作基地、松花石展销中心、有机蔬菜和果业专业合作社、乡村民宿等设施,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乡村全产业链。
根雕手工艺人陈东明是镇政府打造全产业链的一名受益者,他回忆说,2002年,当时的镇长鼓励他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销会,他的根雕作品因构思精妙荣获了“辽宁省首届青年科技文化成果奖”,很快打开了销路。2004年,陈东明正式注册了公司,经营的产品涉及木雕墙壁装饰品、木雕旅游纪念品等六大系列800多个品种。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木制工艺品和木制工艺家具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加工企业,在全国推行品牌连锁加盟店10家、设立区域代理商28个,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
二板斧: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普乐堡镇空气清新,水丰物茂、环境优美,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优秀,但是十几年前,该镇的经济主要靠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支撑。近年来,桓仁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 旅游兴县 文化名县”战略,为镇党委和政府思考和谋划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发展方向。镇里从编制规划入手,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域外投资商,发展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牛毛大山风力发电等一批低碳环保重大项目和龙溪谷、龙头沟、青山谷、静心岛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听得见乡愁”成为普乐堡镇的靓丽名片,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昔日的“绿水青山”正在转换成镇域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
先后建成的大雅河漂流、龙溪谷、清泉山等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坚定了镇里大力发展旅游的信心。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苑鹏君说:“依托自然资源,我们新建了中共南满省委机关遗址、青山谷温泉度假区、花脖山户外运动基地,规划碧峰峡景区、牛毛大山森林公园、龙头沟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引进松花石馆33家。目前,全镇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68万元,带动全镇旅游就业6300人,村民年人均增收6900元。”
三板斧:从“手握农具”到“手握刻刀”
普乐堡镇是桓仁县有名的“道地药材”特色小镇、“绿色有机”产业强镇,更是“怡养文化旅游”名镇,是民富镇强、美丽幸福的普乐之乡。镇党委和政府认为,发展康养旅游是镇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统筹全镇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普乐堡镇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市县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旅游村的规模化发展不仅为游客带来了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也为手握农具的村民带来了人生变化的机会。
普乐堡镇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传统木版年画的优秀基因。以前,从事版画创作的都是平时手握农具的普通农民,人数也不多。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东明、吴桂林、孙立夫等版画带头人,积极组织本镇农民学习版画创作理论和业务技能,如今,镇里从事版画创作的已达几百人,桂林工坊、立夫工艺品、东明工艺品已成为省内外版画、木雕创作的知名企业,东明工艺品公司还被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生于1982年的王秀岩自幼受家族影响,酷爱美术,12岁就跟着祖父、父亲学习石雕,后拜师学习国画,练就了扎实的美术功底。2018年成为桓仁石雕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后,王秀岩专门研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其作品多次获奖。与王秀岩一样,在农具变刻刀的转型过程中,普乐堡镇农民纷纷成为致富的主体,走上幸福的转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