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柱;产业要发展,党建来带路。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先天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中郝峪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中郝峪地处山东淄博鲁中山区,这里大山绵延,风景秀丽,生态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等问题,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全村共有113户、360人,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
“我向村民做过保证,如果我在任期间,贫穷落后的中郝峪村没有起色,我立马辞职!”2003年,赵东强担任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家乐”这一休闲度假模式逐渐被广大游客接受。一心想改变村民贫困现状的赵东强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机遇。经过充分调研,中郝峪村党支部决心利用中郝峪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红色引擎”推动项目建设,走发展乡村旅游、带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前期的不断摸索,2012年,中郝峪村党支部探索提出“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的发展模式,并于当年成立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全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所有游客的接待、分配由公司统一安排,所有价格由公司制定,所有收入皆当天公开,杜绝了业户之间竞相压价和恶性竞争。公司运营的项目全部承包给村民,村民按照指定价格、经营标准,负责搞好接待、服务等工作。
“平日里我经常给乡亲们说起‘三心’,即决心、爱心和不能有私心。干事创业要有决心,对待老百姓要有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般的爱心,最后就是绝对不能有私心。”赵东强说,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村两委征求村民意见,不搞大拆大建,留住更多乡愁;整治村容村貌,聚力和美乡村;注重生态康养,建宜居宜养新农村;完善村规民约,塑造文明乡风;免费三餐爱心供,节约支出村民乐;村两委发扬“蜜蜂精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赵东强的带领下,村民在家门口笑着把钱挣了,邻里之间和睦如亲。如今走在中郝峪村的街头,随时都能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新气象。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如今我们村大变样,从原来的落后村变成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先进村。”谈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骄傲无比。如今的中郝峪村,在党的领导下,早已甩掉了贫穷的帽子,2020年全村接待游客25.6万余人,全村综合性收入38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村党支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推进“1+2+3”乡村振兴“郝峪模式”,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村里人往回流,新模式往外走。从2016年起,“郝峪模式”的共同富裕发展思路和集体化运营理念,开始输送到全国各地。威海贝草夼、德州前杨、内蒙古雷营子、重庆酉阳县车田村、石柱县华溪村……越来越多的乡村依托“郝峪模式”有了“造血功能”。未来,中郝峪村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