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着手指,掐着日子。今天已是我们来泰兴隔离的第五天。谢谢当地的街道办、酒店、医务人员,还有我们扬州的徐正金主任,让我们从刚开始的焦虑、烦躁变成了现在的坦然、舒适。我孩子说,在酒店的每一天都很开心,就像来度假一样。她还画了一幅画,录了一段小视频,表达对你们的感谢。”8月16日,在泰兴汉庭酒店隔离的扬州市民张女士在隔离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并附上了孩子的画和视频。
张女士感谢的徐正金是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旅游推广处副处长,作为泰兴汉庭酒店隔离点领队,他主要负责张女士等60余名隔离人员的隔离管理、核酸采样、后勤保障等工作。如徐正金一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扬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人员积极投身于志愿行动,凝心聚力齐抗疫,以贴心服务暖人心,贡献了抗击疫情的文旅力量。
筑起红色堡垒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事关460万扬州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扬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倡导系统内未被隔离或封闭管理的党员和干部职工,在做好防护基础上到抗疫工作一线去、到任务最繁重的部位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切实发挥文化和旅游系统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8月8日,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建了抗疫志愿行动临时党支部。连日来,临时党支部积极协助核酸检测工作,对隔离居民楼开展巡查,帮助隔离居民运送生活物资,进行楼栋周围环境卫生维护。临时党支部的志愿者都说,哪里需要他们,他们便出现在哪里,一定要确保封闭楼栋内平稳有序,保障居民“足不出户”防疫情。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苗芹连续多日在阳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医疗战线转业的“老兵”,成了社区核酸检测点一名熟练的信息采集员。扬州市文化市场执法支队的徐兰尚在母乳期,但也主动请缨,参与小区门岗执勤、出入证检查登记等工作,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扬州市文化馆的洪国菁连续多日冒着酷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完成了小区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出入证核查等工作,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担当。
扬州八怪纪念馆党支部的王广义、徐业舒、谈慧卿3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董红梅也加入了各自所在社区的抗疫志愿者队伍。徐业舒从扬州市首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就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上门逐一排查核酸检测情况,核对常住人员核酸检测次数、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在第八轮全员核酸检测时,徐业舒负责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当到了轮换时间,发现人手不够,她又主动提出继续坚持,她说:“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时刻牢记初心、扎根一线、做好榜样。”
传递文旅温度
因疫情防控需要,部分扬州市民需要被安排转运至外地隔离,扬州文化和旅游系统8名同志主动报名随同前往,参加隔离市民管理、物资调度、核酸采样、后勤保障及群众安抚等工作。出征前,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反复叮嘱,要切实做好隔离市民的生活保障工作,尤其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要多倾听隔离市民的心声,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文旅人暖心耐心贴心的志愿服务换居民舒心顺心安心的隔离生活。
8月11日晚,徐正金、戴尚虎等8名志愿者与隔离人员共同乘车赴泰兴、无锡等地酒店隔离。在徐正金负责的隔离人员中,有两位年过70的老年人没有手机,徐正金便安排工作人员每天12点、18点打电话到老人房间通知用餐,并协助核酸检测工作,定时与老人家属沟通实时情况。其中一位朱老先生8月20日过农历生日,徐正金和志愿者给老人送了蛋糕、长寿面,陪他一起过生日。朱老先生说,自己的子女都不知道他的农历生日,这次真的非常感动,也很感谢政府和志愿者的付出。
徐正金正是通过这样一对一的方式,与隔离人员“唠家常”“攀关系”,开出“徐氏心理处方”,安抚了他们烦躁的情绪。他还结合自身在疫情防控隔离点的工作经验,编写了《驻外隔离点志愿者工作要点、流程及注意事项分享》材料,从物资准备、隔离点管理服务工作心得体会等5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其他志愿服务人员提供参考。他表示,走上一线的同时,更要传递扬州文旅人的温度和情怀,让隔离人员感受到志愿者与他们同在,一定能克服万难。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的年轻党员夫妇顾伟、奚文婷第一时间向学校党支部报名参加市外隔离点的志愿服务。8 月16日晚,他们拎起早已准备好的行李箱,前往驻外隔离点工作。顾伟带领50名隔离人员到南通海安爵仕商务酒店进行隔离。8月17日凌晨4点,他安排好隔离人员入住,并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回指挥部,上午8点,顾不上休息的他,又要为大家安排一日三餐、核酸检测等事项。顾伟说,即便是一名普通群众,也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做出和他同样的选择,他一定会全力做好志愿工作,和隔离人员一起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回家。
丰富“宅”家时光
疫情防控期间,“宅”家市民的文化生活该如何保证?扬州的“文艺骑兵”站了出来。云学戏、云逛展、云听书……一系列线上文化产品供给开启了扬州人另一种文化生活。
据悉,扬州市文化馆加大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出“非遗力量”、“文化易点通”慕课视频、“非遗项目小知识展播”等线上产品;扬州市博物馆打造的“网上博物馆”推出了3个线上展厅;扬州市图书馆联合驻场高校、地方学者、非遗大师推出《扬图讲堂》线上讲座……这段时间,扬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全力做到线上活动不断档,文化服务供给有保障。
扬州市文化馆馆长蔡茉莉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明显感觉到线上活动的参与人群,无论是量还是面,都有了明显扩大,很多年轻人都参与其中。她还说,此刻推出线上文化产品,不仅能传播扬州文化,让文化离生活更近,也是在舒缓市民情绪,陪大家一起度过这段日子。
为更生动鲜活地反映扬州疫情防控工作,扬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还创作推出了一批有温度、有力度、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扬州市美术馆组织艺术家们用画笔创作了漫画组图《核酸检测那些事》《坚守者》《致敬志愿者们》等各类美术作品近 50幅,打造了“翰墨传情 众志成城”抗疫情云展览。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组织老师们创作推出了歌曲《一面旗》、快板《扬州人,抗击疫情一条心》等作品,赞颂奋斗在一线的党员和市民,并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进行表演。
扬州市级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孟晓红通过一组面塑再现了核酸检测现场有序的场景,作品中,扬州市民戴着口罩,在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引导下,相隔“一米线”,井然有序排队测核酸,令许多网友感同身受。孟晓红表示,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瞬间记录下来,为抗疫贡献非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