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2021“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在通州拉开帷幕

12月21日,2021“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开幕式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通州区政府、武清区政府、廊坊市政府主办,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开幕式分别在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主会场及武清、廊坊、香河3个分会场,通过“1+3”云端联动形式在线进行。

2021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州、武清、廊坊三地在“通武廊”文化和旅游合作联盟一盘棋规划下,通过举办2021“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发挥北运河文化纽带作用,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协同机制全面优化,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通武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带动的新突破。

开幕式上,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副区长杨磊致辞并宣布2021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开幕。他表示,举办2021“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活动,既是对5年来三地文化和旅游业协同奋进的全面回顾,同时也吹响了三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通武廊”文旅新征程的号角。开幕式后,举办了2021“通武廊”(通州)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并在当天下午,分别进行了“2021通州+北三县文化旅游活动”“特色小镇开放日”两项主题活动。

在2021“通武廊”(通州)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播放了文化和旅游合作联盟五周年大事记宣传片,共同回顾了“通武廊”三地合力绘就文化和旅游产业美好画卷的历程。三地依托“通武廊”文化和旅游合作联盟平台,向西青区、沧州市、衡水市、邯郸市等运河沿线城市发出倡议,共同成立了“京津冀运河文化旅游城市合作组织”,未来将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创新京津冀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供给方面开展有益探索。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支持的“通武廊”文旅研究实验室在大会现场举行揭牌仪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区域合作处处长胡虎,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华共同为实验室揭牌。随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现场发布《2021“通武廊”文旅发展报告》,对三地文旅协同发展5年来的历程及成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解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厉新建发布《2021“通武廊”文旅发展报告》

在签约环节,“通武廊”三地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代表分别与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负责人签署《通州区特色小镇赋能“通武廊”文旅创新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以联盟资源优势、机制创新和项目带动,构建“通武廊”创意产业体系,孵化区域发展内生动能。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宋昌耀就开启京津冀运河文化旅游新征程、北三县协同政策解读等核心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大会现场还发布了多条“通武廊”精品旅游线路,声情并茂的推介,让与会嘉宾沉浸式体验了“通武廊”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魅力。

在会旗交接仪式上,“通武廊”文化和旅游合作联盟吉祥物“好运娃”从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华的手中接过会旗,“穿越”到武清分会场,将会旗传递到下届“通武廊”联盟活动主办方天津市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振江的手中。联盟会旗的交接也象征着“通武廊”文化和旅游合作的传递和延续。

“通州+北三县”文化旅游活动以《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导向,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及“通州+北三县”协同发展,以百姓满意、市场认可、体验更佳为目标,由大厂、香河、三河分别就本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展开推介,推出了“2021通州+北三县休闲旅游线路”“最美打卡地”“手绘旅游线路图”等文化和旅游菜单。活动现场还启动了“遇见通北云风采”“畅游通北云影展”等丰富多彩的互动主题活动。

在特色小镇开放日活动中,张家湾设计小镇在线下进行了推介路演,与多家旅游运营商开展了深层次交流。

据悉,在为期一个月的文化旅游交流季中,将围绕“文脉同源”“戏韵同根”“荟墨同声”“冬梦同行”“书香同悦”5个活动板块,持续开展15场文化活动,其中包括1项线上专题展、6场国粹赏析直播、1次微声音评选、6期“冬奥+文化体验”活动及1次阅读征文活动。

2021“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的举办,将集中展示“通武廊”文化和旅游品牌内涵,推动运河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