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精准施策 借势发力 推动上海文旅业高质量发展

在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了过去一年上海文化和旅游业的“战疫”成果:2021年,上海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项指标稳中有升,文化产业新设单位43143家,注册资本总额1622.4亿元,旅游行业新设单位20998家,注册资本总额488.4亿元,预计文化产业总产出比2020年增长20%左右,旅游总收入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左右。

2021年,上海跨省团队游被“熔断”两次,在疫情多点散发、产业复苏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上海文旅业是如何实现同比增长两位数的呢?

着力制度创新

疫情给文旅业发展带来了空前挑战,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制定的对策是: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政策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着力挖掘制度红利、推动政策集成、打好公共服务“组合拳”。在2020年上海旅游助企纾困“12条”的基础上,上海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财政等九部门统筹资源、集中发力,去年联合出台《关于支持上海旅游业提质增能的若干措施》,推出涵盖金融、财政、教育、培训、社保、税收等一揽子措施。上海还注重下好发展“先手棋”,注重助企纾困,全面落实各项普惠性政策,注重提质增能,瞄准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扩大高品质产品供给、激发新消费市场活力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制度救济方面,上海采取的方法是抓需求牵引,增企业活力。针对旅行社等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打通政策堵点、拓展市场渠道。具体举措有:深挖本地游市场潜力,创造消费新热点,引导和支持企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的春秋游、公务活动等提供服务,联合上海市总工会,推出“爱上海、游上海”活动,设计100余条推荐线路,动员全市各级工会开展春秋游活动超过40万次,相关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近亿元;出台提升红色旅游、郊野公园建设、打响“浦江游览”品牌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大力发展红色游、工业游、古镇游、文博游等,推动上海本地游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上航旅游集团是享受到这波政策红利的大型旅行社之一。“我们借力市总工会开展‘爱上海、游上海’活动,结合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出100条红色旅游线路、10条红色培训线路和1条红色观光巴士线路。我们借助崇明花博会的契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创下近年来国内和本地游的新纪录。”上航旅游集团目的地事业部负责人龚飞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政府打通了过往政策的“堵点”,使旅行社可以“正大光明”地承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公务活动,包括工会组织的疗休养等,旅行社开出的发票可以进入财政报销核算系统,这对帮助旅行社开展业务、恢复元气很有帮助。“我们现在打交道对象跟以前大不相同。”上海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欣喜地说。

助推产业升级

公共政策的导向,往往会影响产业发展路径。上海明确抓项目带动,促企业转型。通过加强跨周期布局,以重大项目实施带动文化和旅游行业向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去年,上海着力打造优质投资环境,建立市重大项目投资协调机制,举办首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和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集中启动两个“1000亿”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和招商项目,发布上海旅游投资推介指南,推进政府、企业和资本的有机对接。

正在忙于筹备今年第二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的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创始人王明亮表示:“去年上海首办旅博会,成功地打造了平台、培养了品牌、带动了投资,提振了行业信心,为旅游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提供了新动能。”上海旅博会是全球规模与理念领先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博览会集群,每年3月底至4月初在上海三大展览馆举办,今年展览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汇集6000多家优质展商,预计吸引40万专业人士观展。

据介绍,上海旅博会从原来博华Hotel Plus和 HOTELEX等系列展扩容升级而来,现已成为集旅游资源开发和投资、国际赛事和重要活动等于一体的“超级展览”,被列入上海“十四五”旅游高峰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提升和产业投资及合作,赋能全产业链。

同样,上海文旅产业的提升还体现在大力建设“数字文旅”高地,如推动建设“数字文化保护与旅游数据智能计算”“在线旅游场景数据挖掘与智能设计”两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上海“数字文旅中心”,打造“一码畅游”应用场景,现已建成775家数字酒店和21家数字景区(点)。

去年,“在线旅游场景数据挖掘与智能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落户上海携程。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经和江苏、广西、海南、四川、青海等地的文化和旅游厅,贵阳、杭州、宁波、郑州、北京、三亚、成都等地的文化和旅游局建立文旅数据合作,以数据API和数据报告的形式,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管理部门赋能;联合中国气象局发表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实验室积极响应上海市‘一网统管’政策号召,相关旅游数据目前已经分别接入上海市和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通过数据赋能上海城区政府综合监管与客流分析,为上海旅游产业升级发挥了‘数字大脑’功能。”携程相关人士向记者亮出了实验室的“工作成绩单”。

引领产品迭代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品的迭代升级。在这方面,上海着力把城市资源变身为文旅产品。2021年举办的上海旅游节,以“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为年度文化主题,实现上海旅游节的破圈和迭代。方世忠用一组数据举证了“新法”办节的成效:“通过打造高能级节展平台,导入消费新流量,上海旅游节累计接待市民、游客2642万人次,拉动消费360亿元。”

建筑讲故事、故事讲情节、情节讲细节,这种以文塑旅的“潮玩”方式,成为上海旅行社业产品迭代升级的“硬内核”。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上介绍了其开发的“低价高频”城市微游成功经验。春秋不仅制定《微旅游服务规范》,还不断创新迭代产品,目前“微游上海”产品数量已达百余个,游客满意度达到近百分之百。春秋2021年9月推出的第六代产品“建筑可阅读专线车”,通过“观光车+微旅游”形式,将上海特色建筑转化为旅游资源,“深加工”为旅游产品,提升了微游频次,不仅方便了市民、游客的碎片化旅游需求,还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上海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日常生活和现代风貌,发现和体验都市之美,也为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行社舒缓资金压力、稳定员工队伍、创新发展作出全新探索。

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借助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数智化”服务,不仅实行数字化精准防疫,让游客实现零接触入园,而且根据客流量的动态变化,以布置新的场景、改变客流动线等来推动景区提质增效。如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增加园内演艺表演场次,引导游客错峰观赏,保障了游客安全及观感体验等。近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被评选成为首批上海数字景区。

位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上海欢乐谷,作为防疫应对措施得当有力的4A级旅游景区,连续两年获得贷款贴息支持。“政府的扶持政策,不仅支撑了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还激励了我们进行创新发展。”上海欢乐谷总经理胡伟表示。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双线大考”中,上海欢乐谷着力创新办节,以节促游,相继落地新春国潮节、国风华服节、春风游园会、超级儿童节、欢乐谷EV电音节、国际淘趣节、万圣潮玩季等主题活动,推动了上海欢乐谷的内生发展以及主题公园文旅产品的迭代升级。

方世忠表示,今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聚焦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凸显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彰显上海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加强跨周期调节,以工作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文旅资源全球配置能力,着力打造文旅领域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