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阻击疫情 甘肃文旅在行动

自甘肃省新一波疫情发生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者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经营场所同心同力共抗疫情,落实做细各项防控措施,以忘我的精神和坚忍的毅力守护着甘肃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平稳安全。

3月10日,在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27场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暂停甘肃省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的信息,甘肃省内旅行社积极响应,暂停跨省旅行团队业务,安排工作人员对已经签订旅行合约的游客进行退款等工作,全力做好游客的服务工作。

“进入公共场所,与他人接触时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与他人保持距离,全程佩戴口罩。”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杨德华作为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崆峒山景区不时提醒着游客。杨德华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文明旅游、共同防疫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展现了文明旅游志愿者的风采,同时也增强了广大游客文明旅游的观念和疫情防控意识,让出行游客争当文明旅游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营造了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共同防疫的良好氛围。

从3月11日开始,天水市文化市场执法队全员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对秦州、麦积两区文旅经营场所疫情防控期间暂停营业情况开展“全时段、全覆盖、全方位”昼夜巡查,做到巡查不停歇、执法全天候,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快、准、狠、严、细、实”战时要求,确保天水市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

连日来,深蓝色的身影穿梭在兰州市文化旅游经营场所的每一处,影剧院、娱乐场所、网吧等近500个重点文旅经营场所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兰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这些天,他们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检查各经营场所落实进门扫码、人员佩戴口罩、人员登记等情况,并查验场所疫情防控预案、消杀记录台账、后台信息、员工每日测温登记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等,同时了解场所内部人员有无密接者、有无被管控及封控情况,并进行记录登记。对于发现的疫情防控问题隐患,现场要求立即整改,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甘肃省张掖市,检查人员严格督促文旅市场经营单位全面落实“限量、预约、错峰、一米线、戴口罩、扫码、登记、测温”等疫情防控措施,监督各场所入场人员必扫“场所码”、必查健康码和行程码,要求各场所严格执行加强个人防护、加强通风消毒、场所定额接待人员上限、从业人员疫苗接种等防控工作要求。

仅3月22日晚上,张掖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派出检查工作组23个,出动执法人员423人次,累计检查经营单位176家。排查出个别场所、单位落实防控措施不细致、对自身和顾客防控要求不严、场所码扫码不严格、场所消毒记录不完整、从业人员防控意识淡薄、员工健康监测流于形式、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不规范等问题158条,现场整改117条,责令限期整改41条,切实压紧压实文旅市场经营单位的防控主体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甘肃全省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甘肃文旅产业集团闻令而动、迅速响应,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积极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和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在了解到景泰县疫情防控物资存在短缺情况后,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甘肃文旅产业集团迅速行动,紧急筹集价值2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包括医用外科口罩8万个、防护手套1万双、矿泉水7万瓶、医护及抗疫人员临时用车5辆,有力地支持了景泰县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使命担当。

甘肃文旅产业集团还组织43名志愿者迅速下沉到基层一线,进行电话流调问询、核酸辅助、维持秩序、分发防疫物资、派送生活用品……积极做好阻击疫情“宣传员”、联防“值勤员”、防控“监督员”、群众“服务员”,用实际行动展现文旅人的担当之举和尽责之行。他们冲在防疫一线的身影,为疫情防控之下的城市增添了温暖的底色。

“我下沉到东岗西路街道农东社区,被分配的任务是打电话做流调。经过社区简短的培训,我正式上岗,拿着社区给的上百人的流调人员名单,开始了流调问询记录的工作。”甘肃文旅产业集团党群工作部王昊说,“虽然在问询时会遇到质疑或态度不好的人,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我特别能理解。在流调问询中有个小细节特别触动我,就是很多市民在接受流调问询后会感谢我,叮嘱我做好防护。这样的细节,让我心里暖暖的,希望疫情赶紧结束。”

看一看健康码,扫一扫“小兰帮办”,询问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区,戴好口罩,勤洗手……面对每一位进出的居民,志愿者都要耐心地核对并叮嘱一番。“防疫无小事,虽然只是细微的工作,但也要认真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筑牢防疫屏障。”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工厂谢莉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相信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