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融入现代生活 促进人民共享——海南开展160余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近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全省18个市县相继开展,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踊跃参与体验,掀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热潮。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紧扣“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主题,设立海口、三亚、儋州三个片区会场,组织开展160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新体验:融入现代生活

6月11日上午,一辆融入海南非遗元素设计的二层巴士停靠在海口日月广场,市民被充满非遗元素的车身吸引,纷纷驻足拍照。这辆2022年海南非遗购物节特别开设的“非遗巡游巴士”,让市民游客近距离体验非遗。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中,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创新形式,围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理念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重新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促进非遗资源全民共享,连接现代生活。

在三亚片区会场,一场黎锦时装秀正在展演。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黎锦时尚起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客郑女士表示:“想不到黎锦经过设计变得这么好看,尤其是旗袍类服饰跟日常服装相比看不出什么区别,原来非遗已和生活融为一体。”

非遗文创产品给公众带来了新体验、新感受。在海口、三亚、儋州片区会场的宣传展示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工坊现场支起“摊位”展示非遗技艺,供市民游客体验黎锦、椰雕、黎陶、剪纸、琼剧脸谱等非遗项目。创意市集让大家在购买非遗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中感悟非遗工匠精神,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非遗同行”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的特色之一,以海南非遗购物节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平台,展销非遗传承人的手工艺品。

在海南非遗购物节非遗市集,16名非遗传承人带来了黎陶、土塘、咖啡、椰雕等非遗产品,丰富消费者的购物清单。海南乡村振兴网开设了非遗购物节活动专区,专门销售来自乡村非遗传承人的手工艺品,带动村民拓宽致富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同时,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组织18个市县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非遗购物节活动,提升非遗“带货”能力,展现了非遗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了非遗传承人增收。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海南将积极促进“非遗+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探索“非遗+乡村振兴”模式,鼓励各市县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鼓励各企业、单位创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新活力:产业赋能保护传承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明确突出海南特色,提升非遗传承传播水平,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为提升非遗品牌效应,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继续举办第三届海南非遗购物节,结合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消费需求,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各类社交新媒体平台传播非遗,进一步强化“非遗购物节”品牌,在文化消费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活力。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三亚、儋州、东方等市县掀起非遗“国潮”风,以时装秀展示黎锦的魅力,以新形象赋能黎锦产业发展,打造锦绣文化IP品牌。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海南不断着力创新非遗传播形式和项目运营方式,并将其与旅游、现代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商贸会展等产业融合,在“守艺”中创新,让海南非遗“活起来”“火下去”,实现海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助力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将持续擦亮非遗“名片”,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举办展示展销活动,带动全省传统手工艺振兴,服务更多的老百姓,促进海南非遗得到更好保护和传承。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