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重庆市渝中区:打造文旅消费增长点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在渝中区,可以静待洪崖洞亮灯时刻,欣赏梦幻夜色;也可以乘坐两江游轮,吹着徐徐江风,赏两岸夜色;还可以乘上长江索道,看波光粼粼的江水、灯火辉煌的渝中半岛;或者登高远眺,俯瞰城市夜色……我已经做好了旅游攻略,准备来一场深度体验游。”准备到重庆市渝中区完成打卡之旅的成都游客杜先生兴奋地说。

暑期,解放碑、洪崖洞、鹅岭贰厂等景区游人如织,重庆渝中区旅游恢复形势喜人。近年来,渝中区聚焦“人文渝中”建设,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重庆市渝中区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获得表彰。

多举措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渝中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包括开展定期培训、发放文旅消费券、政府补贴演出剧目等。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渝中区确立了打造重庆中央艺术区的目标,创作了很多‘重庆造’演出剧目,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目前有不少外地同行来洽谈引进事宜。”重庆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欣说。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游客数量下降,文旅企业收入减少。然而,场地租金、员工工资却不能少,怎么办?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渝中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文旅行业纾困解难。

2021年,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就是其中之一。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委落实各级纾困惠企政策,推出了融资、贴息、“欠费不停供”等组合措施,包括纳税定额调整、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延期还本付息等。截至目前,渝中区累计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6700余万元,及时兑现国家、重庆各项帮扶政策和资金,减免企业社保金261万元,发放支持文旅企业“渡难关”资金3400万元。其中,补贴文旅企业房租、水电、工资1150万元。

如果说,降费是为企业发展“减去负荷”,那么,融资则是为企业发展“增添砝码”。通过渝中区推出的“创新文旅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措施,不少文旅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渝中区政府与重庆银行共同组建“风险资金池”,推出了“文旅贷”金融产品,支持文旅企业信用贷款,每半个月,渝中区“文旅贷”部门评估小组就会对企业申请“文旅贷”情况进行一次集中审核,并提交重庆银行进行审核。截至今年6月,渝中区累计向重庆银行推荐了11家企业,目前,重庆银行已向其中的3家企业发放贷款,资金共计650万元。

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朱传富介绍,接下来,他们将强化“当好服务员、做好领航员、干好守护员”角色意识,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深化政策解读,推动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尽最大努力帮助文旅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多产业融合打造文旅消费增长点

在给文旅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渝中区坚持文商旅融合、产城景一体,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地理地貌、时尚都市等区域特色,有机融合城市形态、自然生态、商业业态,多产业融合培育文旅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文化和旅游消费方面,渝中区先后打造了解放碑—洪崖洞街区、贰厂文创街区等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建设十八梯—山城巷、渝中时代天街等区域,实现“四大片区”文旅消费全覆盖;在演出演艺方面,着力建设重庆中央艺术区,集聚了曲艺团、话剧院、歌舞团等7家市级院团,开心麻花、扯拐、原声社、索道喜剧等全国、全市知名的演出品牌纷纷落地渝中区;在数字文化方面,渝中区探索数字文化出口新模式,依托帕斯亚科技等龙头游戏企业,打造集研发、发行、出口于一体的游戏全产业链。

与此同时,渝中区还立足“街区、后街、天台、江岸、步道、洞穴”六个特色消费场景,打造创新性文旅消费场景,不断增强渝中文旅影响力。例如,结合传统风貌区建设,打造城市、文旅、商业有机融合的创意消费场景。以云端经济为抓手,推出来福士探索舱·观景台、重庆之眼等一批消费场景,创建贰厂爱情天台等“渝中十大天台”,举办了“天台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以“步道+”拓展山城巷、戴家巷等消费新空间,植入崖壁书店、咖啡馆等消费业态,打造一批“城在山上·山城景观”特色消费场景。

“丰富的多元化消费场景和产品供给,是渝中文旅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积极探索。”渝中区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学全说,从市场的反馈来看,效果还不错。据统计,2021年,渝中区接待游客504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3亿元,同比增长13.5%、29.7%,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位居重庆市第一。

开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渝中该耍多少天?从皇冠大扶梯到洪崖洞怎么走?渝中哪点最好吃最好耍?这些问题都能在平台上找到答案,真是方便了不少。”游客周女士说。

今年1月,“一键游渝中”智慧文旅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打造,以一键智能行程规划、动态行程建议为核心功能,将渝中各景区及各类文旅服务网络化、智能化,打造出可视、可听、可学、可选的综合旅游空间。

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细作,渝中区走出了一条“以文为魂、文商旅城融合、城景一体、主客共享”的都市型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为促进全域旅游健康发展,渝中区进一步深度挖掘和提炼区域文旅资源的内在价值,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开发,引导市场需求,实现城市“处处是景点、随时可游玩”。同时,延伸旅游全产业链条,让全域旅游向纵深化发展。如围绕“吃”,推出了丘二馆、吴抄手等一批特色美食,打造30度街吧、较场口夜市等美食风情街;围绕“住”,开发“安房管家”客户端,做强一批星级酒店、主题酒店、度假型酒店、特色民宿。

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嘉婧表示,未来,渝中将依托深厚的产业底蕴、开放的资源优势,勇立潮头,厚积薄发,不断升级文旅消费体系,完善多元消费体验,推动全域旅游向精致化方向发展。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