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旅游 > 正文

机票诈骗卷土重来 收到退票补偿电话务必请注意

今年以来,伴随着人们商务、探亲、旅游频率增加,“机票退改签”相关的诈骗又重现江湖,各类投诉也呈快速增长态势。据媒体报道,国庆黄金周前后又有部分旅客在临近起飞前遭遇了“退改签”类的信息诈骗,相关部门和媒体也再次呼吁加强信息保护,提醒旅客小心防范骗局。

最近假期出行高峰,个别旅客在网上订购了往返机票后,出发前收到“航班取消”等短信,提示旅客在支付软件中领取补偿,而当信以为真的旅客按“客服”要求下载指定APP、开启屏幕共享,以及远程听取“客服”要求的一番操作后,却发现卡中的存款悉数清空。根据媒体报道,国庆前夕甚至有旅客因为“退改签”相关诈骗,损失了两百余万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退改签”相关诈骗起码风靡了十余年,只是随着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群体增加,也导致更多旅客遭受骗局。这一类诈骗抓住旅客出行前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再辅以退款补偿等诱惑,加之十分繁杂的操作流程,旅客很容易上当。

因此,业内人士提示,旅客在接到相关电话,首先需要冷静,尤其被告知会补偿款项时基本可以判断为骗局,务必不能按照对方要求进行屏幕共享协助操作,以及随意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而查询航班信息要通过官方渠道,如航司和OTA(在线旅游平台)官网查询。

数据泄露也是诈骗成功的关键。民航专家介绍表示,机票预订流程繁琐、涉及方众多,包括旅客可以接触到的OTA、航司、代理人,还包括中航信、运营商等中间方及终端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有数据泄露的风险。

民航旅客个人信息流转链接很长,甚至保险公司、租车平台等都被牵涉其中,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信息贩卖的查处和打击力度。该民航专家也表示,大的购票平台由于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最为安全,而在小红书、微信等平台添加所谓的机票代购人士购票,遇到的诈骗风险更高。业内某OTA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对于订单信息访问、信息对外传输等工作,都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数据安全法要求进行,同时,也会每年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供应商的整体安全水准。

(来源:上海法治报 记者 陈颖婷)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