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来源:丹尼尔先生,MRDANIEL777
北京 四重城
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中轴线贯穿核心
紫禁城是如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占地72万平米,建筑面积17万平米
是凡尔赛宫十倍、白金汉宫的十倍
圣彼得堡冬宫九倍、卢浮宫的四倍
整座紫禁城
四座城门,四隅角楼
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现存宫殿980余座,房屋8728间
北京紫禁城
这座巍峨宫苑背后
倾注着太多工匠的心血与命运
最终集古代建筑工艺最高成就于一身
沉浸在历史长河中不言一语的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皆为匠心凝聚
北京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之日
至1912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
曾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5位皇帝
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代名词
紫禁城 • 前世今生
公元1402年,历时4年的「靖难之役」渐趋尾声,燕王朱棣大马金刀地登上南京城的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
朱棣强烈怀念自己的初封之地「北平」,遂有迁都之念。首先将北平升格为南京陪都「北京」。同时疏浚运河,颁布政策鼓励人员北移,北京城翻开崭新篇章。
永乐四年(1406年),修建新宫殿的浩大工程拉开帷幕。
工部尚书宋礼请蔡信设计图纸,在元朝宫殿基础上将中轴线南移,各大宫殿依中轴而建,左祖右社,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格局方正规矩,象征大明的长治久安。
浩大的工程
建造只用了3年多
而备料却用了11年
建筑所用的珍贵楠木多生长在西南崇山峻岭之中,冒险进山伐木很多人丧命,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
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难开采。现保和殿后的丹陛石采于北京房山,为运送数万名劳工在道路旁每隔一里掘一口井,寒冬腊月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28天时间才送到宫里。
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皇家专用「金砖」,在山东临清烧制「贡砖」。南方材料大多经由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有「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的说法。
材料备齐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兴建宫城,蒯祥担任「总工程师」。将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传统八大件发挥到极致。
1421年,大明王朝正式迁都北京。然而正当朱棣享受着与紫微星相对的皇家宫禁之时,四月初八雷电击中三大殿,崭新宫殿化为焦土。此后朱棣身体每况愈下,3年之后抱憾告别曾魂牵梦萦的紫禁城。
朱棣离世之后,皇家大内中央仍维持原样,直至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才重新将毁掉的三大殿修整一新。此后,嘉靖、万历两朝,紫禁城三殿两遭焚毁。
崇祯末年李自成进京,一把大火几乎把紫禁城全部焚毁,直至康熙年间复又重建。紫禁城多舛的命运也成为明廷风云变幻的见证。
万历、泰昌、天启年间,明宫又相继发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搅的紫禁城乌烟瘴气。直至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历史画上句号,才又展开一段全新历史。
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带来关外八旗的生猛,在多尔衮的坚持下,清朝定都北京,紫禁城从此改姓爱新觉罗,开启了不断改造的全新征程。
顺治时期,用14年将紫禁城中的建筑重又修复;康熙又用12年基本恢复紫禁城规制;乾隆则用60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的增修和改建,基本形成如今规模。
偌大的紫禁城,见证了大清朝的历史变迁。
1648年,刚平定川陕,射杀张献忠归来的顺治兄长豪格,没过多久就被多尔衮投入监狱。1650年多尔衮坠马身亡,次年在孝庄皇太后辅佐下,权力重回顺治皇帝手中。
1722年,康熙帝龙驭上宾,雍正克继大统,「雍正王朝」以异常凌厉的面目确立。1861年咸丰帝病殁,叶赫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开启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展开维新变法,然而仅进行3个月,就以光绪被囚、六君子血染菜市口结束。
变幻的紫禁城风云中,写就的是一段段令人唏嘘的沧桑历史。
时间来到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大清国政权岌岌可危。1月22日,紫禁城弥漫着愁云惨雾,御前会议正在举行。此时南京已经发出要求清帝退位的讯号。
局面僵持之际,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清重臣良弼,消息传来,王公大臣们纷纷逃离北京。2月12日,隆裕偕溥仪含泪签下清帝退位诏书,由此结束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
下台后的皇帝仍然暂住在紫禁城,但宫里已没有了往日上朝的盛况,成了当时中国扰攘时局之外难得的清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