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春晚没有?感觉这次春晚要好看许多,舞美效果甚为惊艳。
作为一个河南人,我尤为惊喜的看到郑州分会场的表演,黄河之壮美,中原之大气,完美诠释了出来。
春晚将分会场设在郑州,看中的就是中原文化的绵长历史,而郑州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商朝第一个都城,有着3600年的建城史,与春晚的影响力相得益彰,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盛美演出。
“眼前流淌的是黄河水,头顶仰望的是炎黄二帝”,分会场以黄河为主题,以母亲河的名义,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辽阔。
表演团队很用心,用现代科技展现出了波涛滚滚的黄河水,十多艘“船”行驶其间,天空飞翔着白色仙鹤,画面唯美动人,我看的时候大为惊叹。
演出全程使用了众多河南文化元素,比如“打铁花”,四溅的火花把整个舞台变成烟花世界。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伴随着中国冶炼史共同发展。
甲骨文发源于安阳殷墟,是古汉字的起源。当晚的主持人,就是在甲骨文环绕的背景下缓缓出场的,他们背后,则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发现于郑州,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铸造最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当时共发现两个,一个位于国家博物院,一个则位于河南博物院,这块宝鼎也是郑州“王气之都”的证明。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整个会场是在模拟“河洛图书”。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我们常见的太极、八卦、周易,皆来源于此。
国宝画作清明上河图,高跷、背装、社火等诸多非遗项目,一一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18条巨龙、16条舞凤,开启“龙凤呈祥”的美好序章。
牡丹花素有“花中之王”美名,是无数文人笔下的最爱,发源于中原地区,也是洛阳的“市花”。节目最后,一朵巨大的“牡丹花”徐徐盛开,寓意着华夏文化的华贵雍容。
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舞台演出,分会场演出势必会让郑州再次火遍全国。不仅如此,在1月25日,该演出还将惊艳亮相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