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梦在远方的晨依
梦在远方的晨依,本名陈钢鹰,1949年11月出生,广东省东莞市人。热爱旅行和写博客,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及七大洲包括南极、北极在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浪博客资深博主、乐途旅游网超级旅行作家、走吧网特约摄影师,荣获乐途旅游网2017年“十大灵感之星”、2018年“十大灵感创作之星”称号,曾在网站、报刊上发表旅行文章和日记700多篇。
Q1:晨依阿姨您好,希望叫您阿姨不要见怪,非常高兴邀请到您来《走吧有约》,您是走吧网特约摄影师,对《走吧有约》也不陌生了,照例还是先请您给吧粉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我的旅行经历和感受,感谢主持人把我这个“70后”大妈称为阿姨,感觉自己还很年轻。
我是我们国家特定时期的“老三届”,广州华师附中初中毕业后因“文革”而中断了学业,而后进入造船厂工作,1972年3月被推荐到华中工学院造船系学习,毕业后回到造船厂工作12年后,调到省政府直属单位工作直至退休。
Q2:您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在有的同龄人连广场舞都跳不动了的时候,您却依然满世界旅行,着实令人羡慕,能不能先介绍一下您的旅行经历?
首先我想说一下,70岁进入古稀之年,那是一千年以前的标准。按照现在联合国最新标准,66—79岁是中年人,80岁以上才算老年人,这样说来,我也不过是一个稍微老一点的中年人而已,哈哈!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还能做很多事情,当然也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毕竟60、70岁与40、50岁相比,身体状况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但是保持心态年轻很重要。
说到我的旅行经历,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
1966年我初中毕业那年,正好遇上“文革” ,其中有一段经历是参加红卫兵串联,那时我离开广州出去串联了3个多月,看到和感受到许多书本上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事物,就在那时候,心里就播下了旅行天下的种子。
后来读大学和参加工作以后,都有利用休假的时候出外旅游。但真正放开手脚旅行,是在退休以后,尤其是在10年前第一次去了南极以后。
20年前,正当新世纪的大门即将开启之时,我许下的世纪之梦,就是走遍五大洲的旅游梦想,而那时候的我,国内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走过,而国外也仅仅去过美国、俄罗斯等几个国家。
20年过去弹指一瞬间,盘点下来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走过中国全部省(区、市)的许多地方,并且游历了包括南北极在内的地球七大洲的100多个国家与地区。
环球旅行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当一步步走下来,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Q3:相当丰富的旅行经历和人生阅历,对旅行的热爱其实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能不能说说您是如何爱上旅行的?
其实我对旅行的热爱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从小我就喜欢到外面跑,喜欢见识新奇的东西。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我的理解是:读书,就是灵魂的旅行,而旅行,就是灵魂的读书。
如果说,旅行是视觉的美餐,那更是心灵的盛宴,可以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彩,也感受历史人文的厚重,读书与旅行都能够充实精神,只有心灵的丰富和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对一件事情,尤其是旅行,只要你喜欢了,再苦再累也是甘之如饴。因为每次旅行,都是一次开眼界、拓心胸难得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旅途的风景,装点生命;跋涉的脚步,丈量人生。
Q4:据说哪怕是近两年,中国每年也只有5000余人到达南极旅行。而您却在年过花甲之后,前后两次到达南极,能不能介绍一下这非同寻常的旅行经历,南极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与南极相遇也是一种缘分。2010年初,广东中信国旅率先推出了乘坐邮轮游南极的中国首团,在全国招募了10个人,机缘巧合,我与先生也一起参加了。
南极是地球最后一块净土,遥远而神秘,它所独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极端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原始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不同于大陆的动植物世界,到孤独神秘的南极旅行,恐怕是一个旅行者所能去的最遥远、最神秘的地方了,也是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由于它的遥远和神秘,无论是金钱或体能所付出的巨大和艰辛,都是一般旅行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到南极旅行所收获的人生体验和心灵震撼,也是其它一般旅行目的地比较难以达到的。
南极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但是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光是乘坐飞机就要30个小时,更有着与中国正好日夜颠倒的时差,饮食的口味与我们的日常大相径庭等等困难与不适。但是比起去南极开眼界,这些都不在话下了。
第一次去南极,是乘坐美国嘉年华公司10万吨邮轮,所以没有遇到大的风浪,但是也因为吨位大,所以无法靠岸上岛,只能远眺,正因为如此,为了弥补不足和遗憾,所以才有了2014年的第二次南极之行。
第二次的南极之旅,同样是乘坐邮轮巡航南极三岛,但所乘坐的邮轮从10万吨变成了8000吨,这次可以上岛亲自触摸冰雪和亲近企鹅了。但是也正因为船小,遭遇了三次惊险的大风大浪,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南极旅行,首先感受的就是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由于全球日趋变暖,南极冰雪的融化也在加剧,这样下去对全人类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在这次南极之行,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长城站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去的,必须提前申请并得到批准,并且在天气情况许可的情况下才能登陆。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虽然它只设立在刚进入南极的地方,而随着国力和科研力的发展,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四个科考站,除长城站外,分别是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而且越来越接近南极的中心。
参观长城站,真切感受了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另一件难忘的事情,就是尝试在南极的冰海游泳。同样是游泳,只是在不同的地点而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能够来南极的人不多,敢于在南极游泳的人就更少。
这种体验式的游泳,其实也不过是短短的几分钟而已,跳下气温零下的冰水中,需要的是一点勇气,也就是重在参与、贵在体验,为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南极印象,还是很有意义的。
Q5:相比每年到南极的人数,到达北极的就更少了,据说中国每年只有200余人到达北极点,而您也曾两次进入北极圈,还出了一本书《我的南北极之旅》,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北极之旅与南极之旅都有哪些不同?
处于地球两极的南极与北极,对于普罗大众是极其遥远而又十分神秘的地方; 对于热爱旅行的人,却是梦寐以求并努力追求的目标。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能够实现去南极和北极旅行的人并不多,幸运的是,我是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之一。
去年《我的南北极之旅》一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所写的,都是我在南极、北极的旅途中写下8万多字的日记,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觉,真实地记录了整个三段旅程的酸甜苦辣咸。
这里不仅有极地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也有旅途中各种所见所闻,还有途中邂逅各种的人生百态,更有旅行所收获的人生体验和心灵震撼。
实际上北极比南极容易去,北极路程相对近些,更主要的是有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和瑞典等8个国家的部分领土伸入北纬66度34分的北极圈内,从这些国家都是可以进入北极圈内的。
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人类就开始了对北极的探索,而人类第一次踏上南极的土地是在1821年,除了与南极拥有相同的冰雪奇景外,北极有更多的历史和人文的积淀,相对也就更加多面和精彩。
Q6:退休以后您就没闲着,满世界地跑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旅行都以什么方式为主,有没有一些非同寻常的经历。
去南极之前国外旅行大多数以参加旅行社的组团为主,后来结识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驴友,大家不再满足被动跟团,开始了自定路线自组团的方式。
国外的住宿和交通,大多还是委托专业的旅行社帮助解决,这样的好处是,既享受了路线景点的自主,又不用样样操心,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国内游主要是自由行,特别是自驾游,有更大的自主权。
这些年的旅行,看到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其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在南北极旅行,都有因风浪太大而遗憾地取消了景点、因飞机航班取消在机场苦等20多个小时、在非洲行李没有随机丢失几天都没有衣服换洗、在埃塞俄比亚夜宿窝棚甚至露天睡觉、上火山晚上骑单峰骆驼犹如受刑颠簸了3个多小时.....
这些困难和磨炼也是旅行的一部分,有了这些经历,你才会感受旅行与人生一样。有甜也有苦,充满诱惑也充满挑战。对于热爱旅行的人,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需要一种坚定顽强、随遇而安的精神,而在旅途中收获的,将是更加丰富厚实的人生。
Q7:2019年您走过了非洲、欧洲和亚洲8个国家,国内11个省区,总行程6万多公里。关键是一路上还写了7万多字的日记,发了300多条朋友圈,写了94篇旅行博文,写可比玩辛苦得多,是什么动力能够促使您写下这么丰富的文字?
从某种意义来说,写的确比玩辛苦,玩累了睡觉休息就轻松多。但是要比较完整记录旅行的过程,每天就要把当天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否则第二天又有新的景点,记忆重叠以前的就容易忘,勤于记录,也就是“笨鸟先飞”吧。
写旅行日记就是为了不遗忘,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旅途中原汁原味的日记,是写旅行博客的原始素材,为了给自己留下完整的记忆,也为了与亲友们有更多的分享。
多年以来,每次出外之前,都要先做功课,使自己对旅行目的地有个初步的了解。途中写日记记录所见所闻和感受,回来以后再整理升华,分门别类写游记博客,这样的旅行,就会比只是走马看花来得印象深、收获大。
现在可以把朋友圈的文图做成纸质的微信书,去年我在旅行中发表了300多条朋友圈,就印成了4本微信书。
Q8:“越分享、越快乐”一直也是走吧网的理念,做功课和写游记的过程确实是最好的“预习”和“复习”,2019年旅行目的地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去年旅行目的地,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应该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这是一个古老又神奇的国家,它既有雄伟壮丽使人震撼的自然景观,又有古老奇异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观。
由于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均衡,当今世界先进国家已进入了太空探索。而另一些地方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位于东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就有一个保持了众多原始部落的地方,这个被称为“人类发展活化石”的地方,就是位于东非大裂谷中的奥莫河谷。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其历史可追溯至300多万年以前,至今依然保留了包括以女人戴唇盘、耳盘为美的摩尔西族部落、男人成人前必须裸体跳跃过牛背的哈蒙族等众多原始部落。
那些匪夷所思的远古文明,活生生的人类进化过程,令人观之大开眼界而叹为观止,深刻感受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另外去年的西部自驾游穿越独库公路也很令人难忘。
玩自驾游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条大名鼎鼎的公路,为了开发天山缩短南北疆的距离,1974年开始修筑这条从北疆独山子到南疆库车562公里的战略公路,在极其恶劣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下,13000多名解放军官兵修建了整整10年,为此168名军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付出了平均每3公里就牺牲1人的昂贵代价。
因气候原因,这条公路每年也只开放5个月左右的时间,并且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进行封路,因此穿越独库公路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幸运的是,去年7月22日,在老天爷的大力帮助下,一天之内我们用14个小时,驱车562公里,一口气走完了整条独库公路,从北疆的独山子一直到南疆的库车,完成了一次圆满的穿越。
独库公路不但是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滿阳刚之美的道路。一路上翻越崇山峻岭,跨过滔滔急流,四季冰雪皑皑,一天历四季,十里不同天,走过一次,收获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感受。
同样受到好运的眷顾,去年自驾游同时也穿越了伊昭公路。
这条从伊犁到昭苏的公路,每年只开放4个月,只允许7座以下的小车通行,被称为“地质灾害百科全书”的山路,是古代丝绸之路“弓月道”的一段。盘旋起伏翻过白石峰,穿越高山草原,130公里的路程,一路自然风光如画、民族风情如酒,浓缩了新疆精华,让人目不暇接陶醉不已。
Q9:走过千山万水,也拍下了数以万计的照片,能否分享几张有故事的照片,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
走过世界万水千山,经常有人问我觉得什么地方最好看、最值得去,毫无疑问当然是我们的中国。
中国有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更有5000年灿烂的文明史,值得穷尽一生把祖国的大好河山都走遍。当然与有条件也应该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这并不矛盾。同为地球人,多姿多彩的世界自然与文明,也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索、去感受。
有故事的照片,就说说这几张2018年10月的新疆与西藏的自驾游之旅的照片吧。
对旅行者而言,梦的远方在西藏,西藏,是中国甚至世界最具诱惑的旅行目的地,早在1997年我就因公第一次涉足西藏,2013年包车旅游又去过一次,作为一个旅行者,到过西藏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曾经很满足到过西藏,当有了一点旅行资历时,才发现真正的西藏。不但是拉萨、日喀则、林芝、318国道;更是在西藏更西、海拔最高、面积更大、人烟最少、而自然风光最壮阔雄浑的阿里!
于是我们8位志同道合的驴友,下定决心开启了走新藏线入藏,经过西藏“生命的禁区”阿里地区,最后从又美又虐的“丙察察”线出藏这条国内自驾游可算得上最顶级的线路。
参加者8人中,年龄跨度从40年代到70年代,除了两位40多岁比较年轻的以外,其余6个人都是60多甚至接近70岁的人。
对于这次难得但也充满风险的自驾游,我们在思想上和物质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购买了卫星电话、对讲机、车载充氧气机等,每个人还签署了生死免责书等等。所幸的是,这一路上天气都很给力,在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大部分是无人区的阿里行走了几天,大家的高原反应也比较轻微。
在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地区,地老天荒、人烟稀少,孕育了神秘而灿烂的古代文化、汇聚了无数摄人心魄、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神山冈仁波齐与圣湖玛旁雍错,还有就是扎达土林、古格王朝遗址和又淡又咸的班公湖等。
穿越阿里后,我们还到达了珠峰大本营,仰望了世界最高峰,完成了到达地球三极的愿望。而在我们离开后不久,珠峰大本营就关闭了,我们算是搭上了珠峰大本营的尾班车。
这次长途驰骋46天的新藏自驾游,行车里程达到16450公里,跨广东、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9省区。
收获的不仅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景,也收获了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历练。不但用车轮、更用心走过的这条充满魅力与挑战的天路,美景与艰辛同在,身体的炼狱,灵魂的天堂,让人仰望、使人向往,走过一次,此生无憾!
Q10:游历了上百个国家后,您觉得旅行能给人带来什么,您现在对待旅行的态度或者理念又是什么?
有句话说:世界是一本书,不出去的人,只看到了一页。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又怎么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多元和精彩。
每次旅行,都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走过万水千山,旅行会让你更有勇气面对人生,让你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从书本到践行,认识和拥抱未知的世界,学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世界,多种多样的旅行经历,使你学会包容各种人和事。
人一旦爱上旅行,就欲罢不能。一个人衰老的开始,是不再旅行。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旅行不但可以学习自然、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领略各种不同的文化、感受多姿多彩的风情,更可以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愉悦身心、拜师结友。
自然与人文在悠久历史变化之间积淀的无穷魅力,是我们值得用一生去追寻探究的华美书卷。旅行,延伸了生命的长度、拓展了生命的深度,让生命经历不一样的精彩旅程。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其实就是他的全世界。快乐行走,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享受人生。眼界因旅行而开阔,人生因旅行而精彩。
Q11:非常感谢晨依阿姨接受《走吧有约》的访谈,吧粉们和您一样,都是热爱旅行和热爱生活,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最后能否给吧粉们说上几句?
是的,吧粉们都是热爱旅行、热爱生活的人,很多人就是因为旅行结缘而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共同的志趣使走吧网成为很有吸引力与凝聚力的吧粉大家庭。
前几年有一首歌曲《再不疯狂就老了》传唱一时、不胫而走,唱出了很多人不甘心一成不变的生活,渴望改变、向往自由的呐喊心声。
习惯了平淡和不变的生活,我们更加向往生活的改变,旅行就是改变的一种重要方式。
旅行既是寻觅自然风光之美,也是探访人文胜景之幽,正如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旅行的魅力在于感受新的环境,唤起内心的感动,对生活和人生有更多的感悟和热爱!
谢谢走吧网今天给我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旅行的乐趣与心得,祝各位吧粉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越走越健康,越走越快乐!谢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