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允古镇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这里最有名的,当然还是坐落着云南十八座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孟连宣武司署。
娜允古镇是由三城两镇组成,从上到小按照等级顺序布局。地势最高的上城便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
昨日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进到宣武司署,所以今天特地起早赶过来。毕竟昨天到过此地,今天自然也是轻车熟路,或许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孟连旅游,宣武司署现一直是实行免费参观的,当然你需要解说员那就得格外付费了。
我?当然随便看看作罢,穷驴,抠。
不过刚进大门,一拨贵客也随之进来,他们自带讲解员,而我也就顺道混进了他们的人群里,跟着专业的走准没错。
这座古建筑融合了傣,汉建筑特色为一体,代表的是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而宣武司署在傣语中被称为“贺罕”,意思是金色的王宫。8根金色的门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宏敞的议事厅十分气派,47根金色干栏柱色泽温润,不无体现出土司的权威。
讲解员告诉我们,从1289年第一代土司起,这里已经有着二十八土司,由于是世袭,他们也被称为刀氏土司,可以说刀氏是傣族中有名望的姓。
孟连宣武司署内的物件资料保存完整,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当时土司的生活状况和历史的进程,这也加深了我对傣族文化的了解。
参观完宣武司署,本想去勐阿口岸看看,但是由于离得比较远,又舍不得车费,便也作罢,继续出发,开始朝佤族之乡—西盟前进。
今天天气不错,不过似乎云南的天气通常情况都还是不错的,一个人的旅行总是那样随心所欲,独自取乐。
这里的山都不高,山坡上多是种着一些茶树,几乎每片茶山上都有妇女在茶园里采茶,虽然路上经过了不少茶园,不过都只是经过,今天兴致来了,竟想深入茶园去了解一下边疆茶农的生活。
我登上一片茶山,靠近一位正在采茶的大姐,点头笑了笑,这算是东子的招呼吗。
大姐看到我的到来,手中采摘的速度也慢了许多,问我:“有事吗?”
我怕他认为我不安好心,赶忙解释:“没有,我是旅行的,就想看看采茶。”
“哦,这没有什么的,简单,就摘茶尖就好。”大姐继续摘着,然后将很娴熟地摘下的茶叶丢到背后的背篓里。
“这采茶还有什么讲究没有?”我继续问面前这位皮肤黝黑的大姐,不过看得出来五官还是很精致的。
“那就得分茶的等级了,一般就分为一级二级,正如我现在摘得是二级。”说完她将手中茶叶递给我看,“二级茶的采摘不用太讲究,而一级茶就只能摘芽尖上那一点。”
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接着问大姐:“这价格呢?”
“价格区别蛮大的,现在这个时段二级茶的收购价大概就两块六七,一级茶要卖到七八块,这也看家庭的人手够不够。”大姐很耐心。
“谢谢您,能问下您是少数民族的吗?”其实我断定肯定是,但是这样很自然的黝黑肤色确实让我有些好奇。
“我是佤族的(佤族整体来讲都皮肤都较黑),本来家里种橡胶条件挺好,在家也是最小的,从来没有干过家务,自己硬是要嫁给现在的老公,每天顶着太阳摘茶叶,生活状况都不敢告诉父母。”大姐原来肚子里还有一处苦水,我的到来似乎让她有了倾诉的地方。
我也不好说什么,简单笑笑,以示明白,这样的感情家务事岂是我这个单身流浪者所能体会的,看大姐也不是感情特脆弱的人,也便挥手告别。
孟连到西盟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一天要走到还是比较困难,路上还好搭了一段老乡的三轮车,要不这一天还真到不了西盟。
傍晚的时候总算是到了勐梭镇,这是离西盟新县城只有三公里,虽然天色暗了下来,而且有些累了,但我心里估量了一番,决定还是到县城再做打算。
西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还有一个是紧挨着的耿马),来到县城已经入黑,但是仅有一条主街的小城夜景却异常的美丽。
西盟新县城是1996年开建,2003年才搬迁至此,整个县城的建筑都带着浓郁的佤族特色。房屋上的牛头,木鼓,佤族岩画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生动,竟让我有些惊悚。
顺着街道行走便来到了西盟著名的勐梭龙潭公园,因为县城四周都没有很好的扎营地,我心里就盘算着先进到公园里面,正好明日可以在公园游览一番。
龙潭公园此时已经没有什么人了,我也没买票便轻松闯进了公园。
本已入夜,加之初来龙潭公园导致我没有什么方向感,穿梭在高大的树木之间就如同走进了原始森林,伴随着偶有动物声在啼叫,这气氛弄得我甚是有些紧张,只得深吸几口气,念到“一切都是浮云。”
在龙潭边的一处废旧建筑里搭了帐篷,夜里的自己保持很安静,身边的小路偶有脚步声传来,一怕被抓逃票,二怕遇上坏人,加上一些鸟兽的叫声让自己一直紧张着,不过却只是内心的自我恐惧罢了,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警惕的心理保持了很久,直到最终被疲倦打败,期待新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