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体育 > 正文

李文儒说故宫:游览者别被皇权气场绑架

去过故宫的人很多,去年有1700万-1800万人次,这么多人到紫禁城看过去皇帝的宫殿,是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去的?看完紫禁城,又带着什么样的想法离开?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我曾组织过几届学生做观众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多进故宫的参观者,不知道故宫是个博物院,只知道故宫是个皇宫。有的观众从午门进,从神武门、北门出来的时候,追着挂工作牌的我的学生问:“故宫博物院在哪里?”他都已经要离开了,还问故宫博物院在哪里。也就是说,相当多的观众不知道进故宫是参观博物馆,仅仅是把故宫作为一个旅游观光景点。

在整个北京城,其他地方的建筑和紫禁城,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明朝开始,皇宫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都有明确的规定——皇帝专有专用,实际上就是皇权高度的集中。紫禁城周围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几乎没有两层的,大家现在看北京的四合院都是这样的,颜色是灰色的。只有紫禁城,城楼大殿,红墙黄瓦。

到明年,紫禁城就600年了。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我认为紫禁城从文化形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420年建成之后的500年,它是中国的统治中心,是皇帝的宫殿。第二个阶段,从1911年辛亥革命一直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紫禁城前半部分是民国政府的古物陈列所,后半部分是以溥仪为核心的小朝廷。这个空间被分成两半,是半民主半君主的。一直到1925年,正午门挂上了故宫博物院的牌子,整个紫禁城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变成了人民的博物馆,变成了公共文化空间。

\

沿着这条中轴线,从永定门开始,这个线上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太和殿。大家注意,往紫禁城里面走的时候,越往里走广场越大,午门广场9000多平方米,进门以后南金水桥广场2万多平方米,再往里走太和殿广场3万多平方米,越到里边广场越大,最大的广场上只有一座最大的房子,最大的房子里边只有一座最高的台子,最高的台子上面只有一个宝座。所有的建筑都是为了突出太和殿,可以说紫禁城是给可以坐拥天下的人建造的。从这里能看到建筑和皇权的关系,谁坐在这个地方,权力就在谁手里。

当然这个建筑的打造是需要代价的。据史记载,明朝皇帝朱棣修建紫禁城时,派人到四川、云南等危险的崇山峻岭里采伐珍贵楠木,很多人因此不幸伤亡,甚至传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清代定都后派人到东北地区大量砍伐松木来修复皇宫,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度破坏。

所以我的理解,紫禁城并不是为了好看建造的,也不是为了住着舒服建造的,而是为了凸显皇权文化。所谓天地感应、天人合一,所谓金木水火土、天地日月人,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天与地、人与天地自然推演移易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统统可以用来为帝王的宫殿辨方正位、象天立宫,都可以用来论证君权天授、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权力、等级与秩序的天然合理。

>>游览者别被皇权气场绑架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紫禁城不是在建筑美学的指引下完成的,它和古老的文化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审美都有关系,正是因为这么深厚的文化,紫禁城整体的浪漫和细节的灵感闪烁,镶嵌在浑厚的文化背景上,才能够比较好地统一起来。紫禁城中曾经散发着皇权的气场,这个空间对我们现代人有没有影响?我觉得是有影响的,讲三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几年前,一个经商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想来看看我,看看故宫。结果走在中央主道上“扑通”一声给跪下了,竟然是因为皇宫内的气场给他的压迫感太过强烈。这个现象引起我的思考,他为什么下跪?因为看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我经常在故宫内巡查,有一天看到一位老太太,看上去她来自偏远的地方。她在养心殿门口往里张望,当时照明设备还不太好,她很着急。我想,这位老太太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来看故宫,就请其他的游客暂时给她让个路,让她靠前去看。结果,她看了半天说,还没有我家沙发舒服呢。

\

特别是对于故宫博物院这样的文化机构来说,从帝王文化形态,变成民主文化形态,这个是好转变的,把所有权改了就可以,就像吴冠中所说过去属于帝王,现在属于人民。但是,文化形态变成民主形态,并不等于已经成为民主文化了。

文化民主和民主文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现在的故宫博物院有它的职责,有它的现代文化使命,是引导人们理性认识帝制文化的标本,让我们看看皇权文化是个什么样子的,在建筑形态上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这是故宫博物院对于我们现在最大的价值,而绝不是让人们进去崇拜皇权,歌颂康熙、乾隆。

由此讲到对历史的理解,我认为历史是供我们现在的人批评和反思的,而不是供后人模仿和膜拜的。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传统的未来”,传统在现在和未来,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路子只有一条,反思、选择、转化、创新,这应是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徐静 实习生黄奕杨根据李文儒现场发言整理)

(壹点号 人文齐鲁)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