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消息,今晚,央视《开讲啦》节目播出了中国女排队长朱婷节目,朱婷回忆了2013年18岁刚进国家队时,曾经被河南队一名教练嘲讽只是去打打酱油马上就回来,她将这一句话当成了对于自己的激励,才有了今天的一番成就。
朱婷说,“我算是听到天才是比较多的,他们很多的那种选拔苗子的教练,就说朱婷你是个天才。其实我觉得是有压力和局限的。当然,天才不是说我的。我不是天才,真的,你们也不要这么看着我,其实,我是人才。”
观众们都被朱婷“奢华的低调”逗乐了。
朱婷解释,“之所以定位人才,我觉得人才比天才好一些,你一旦肯定他是天才之后,他背后的努力你们是没有看到的。其实你看同等的教练,同等的运动员,为什么一个班里一个队里只有几个是出类拔萃的,我觉得所谓的天才是有一定灵敏度,有一定的观察力,是一种综合的表现。”
随后她拿恩师郎平举例,实则是指郎导才是天才,“当时郎导还在恒大执教的时候,我是见过郎导的,因为那时候我还比较年轻,比较稚嫩,在场上打球只会扣球。很多的技术环节,包括一些意识,都是没有的。我不知道当时郎导已经看中我了,在国家队看到我的名单时,我是震撼的,因为我想象我的最高学府就是国家队,但是我没想到这么年轻就能入选国家队(18岁)。”
朱婷拿出一张2013年刚进国家队的照片,请大家找出自己。
朱婷随后讲到一个故事,“我当时在河南队有一个我们二队的教练,他就告诉我,他说,‘你也别紧张,国家队也不是谁都能进的,你虽然进了这个名单呢,你就去那边打打酱油,学习学习你就回来了。’”
朱婷当时对此感到很不舒服,“我听了就觉得,你是我的教练,我是你的学生,在这个方面你应该给我更多支持。虽然我也知道我当时的竞技状态不行,但是那时候也是女孩,特别喜欢赌气。您既然这样说,我心里就肯定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你想着我回来,从国家队离开,可以,那我就多坚持一下我自己。”
“可是进了国家队我才发现,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会,除了扣球什么都不会,我觉得很受冲击。我觉得那个时候我能理解他(河南队教练)的含义,但是不服输,就是不服输。我觉得他不应该这么说,为了较这股劲,为了跟这句话较劲,我每天精力高度集中,教练、运动员所说的什么,我全部往自己的脑子里去吸收。包括和队员去沟通,和二传去配合,这都是我底下做好的工作。所以大家能看到我在2013年,在澳门第一场球是非常自信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
朱婷表示,“人只有相信你自己,你才会有更多自信。平时大家都说,你给他点自信,这样的话他会更潇洒,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自信是自己给的。因为内心的强大,是永远超越不了的,人只有相信多年的积累,经验积累,才能成就他强大的内心。所以我也希望这句话传递给各行各业。”
“对于我来说,一道杠,一个队长的标志,不光是做好现在,我也希望我们这一批运动员,能够把女排精神传递给下一代青年,传递给各行各业。其实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精神,都会有女排精神,每件事情最后都是在坚持,年轻人要有一种态度,把你迈出的那一步走下去,一直走,走到最后,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包括养成一种性格,是非常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