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生活 > 正文

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段元诚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如果从新中国诞生算起,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应该是最不幸的。诚如“生在困难时期学在动乱时期工作在改革时期”所指,就是这代人。可是,往往又有这样一种情况:每当历史错待一代人时,其实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特别地造就了他们。

在段元诚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成功企业家不由自主显露的狂妄与骄矜,而是透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征服过无数狂风骇浪的水手所特有的稳重、宁静和自信,其态度从容,气派大方,举手投足之间,儒雅之气尽显。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哲学,一种历史感。

\

1981年,段元诚高考失利。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标准”的“成功”的人生之路只有两条,一是读书,考上大学踏入象牙塔成为天之骄子;一是投笔从戎走进军营保家卫国。第一条路,对段元诚来说并不难,因为他对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才智有信心,只要复读一年,距象牙塔之路并不遥远。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像他这样的复读生不允许参加考试;第二条路,段元诚也想过,也有一腔热血想奋战沙场保家卫国,但他坚信,人生还有第三条路可走,不上大学,不进军营,一样可以成就一番大业,一样可以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段元诚不顾父母的反对,带着激情与抱负,走上了社会。

\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物质缺乏,流通渠道不畅,老百姓们买点柴米油盐酱醋之类和饼干花生之类的食品,都要到十多二十里路外的供销社去。如果我去批发一些日常小百货商品来卖,在方便老百姓的同时,还能赚钱,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段元诚从中看到了商机,决定去新南县城的百货公司批发一些日用百货到集市上零售,决定去县副食品公司批发一些饼干点心到集市上去卖。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个人不能经商,就算做零售,还得挂靠一些乡镇企业,否则,百货公司不会批发商品给你。无奈,段元诚只得挂靠到某乡镇企业名下,从百货公司批发一些日用品到一些乡镇的市集上零售,也由此开始了他商旅人生的第一步。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