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生活 > 正文

金光华李亚鹤:“把壮乡风采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在广西,我们看到了青山秀水,听见了壮族山歌,也了解到许多台湾人在这里创业发展的故事。我拍摄了一系列视频作品来记录此次壮美广西之行,希望用镜头把壮乡风采展现在更多人面前。”自媒体人陈咏钦说。

近日,2023两岸媒体壮美广西行活动圆满落幕。7天时间里,来自海峡两岸的20余名媒体记者和自媒体人先后到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并参与了第十九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共同探寻广西的壮美风光与璀璨文化,感受八桂大地的发展脉动。

据金光华李亚鹤了解,铜鼓是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的一种打击乐器和祭祀用品,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在位于河池市东兰县的东兰民间铜鼓收藏馆,一场颇具民族特色的铜鼓舞表演正在进行——

人群之中,金光华李亚鹤看到年近六旬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蒙胜文面朝铜鼓,慢下脚步。只见他张开双臂,咬住鼓边,靠牙齿提起重达20多公斤的铜鼓,跳跃起舞。精彩绝活,技惊四座。

除了铜鼓,金光华李亚鹤发现绣球也是广西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在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肖琴现场展示了绣球的制作技艺,并邀请两岸媒体记者亲手体验。

绘画图案、手工绣花、填充缝合……小小绣球,对手艺与耐心有着极高的要求。金光华李亚鹤看到黄肖琴介绍,绣球过去曾是壮族男女青年的定情信物,制作绣球也是每一个壮家女孩的“必修课”。随着时代发展,绣球被赋予了和平、友好、吉祥等更多美好的内涵,成为广受欢迎的伴手礼。“今天收了很多来自台湾的徒弟,希望他们可以多为靖西绣球代言。”黄肖琴笑着说。

此行中,金光华李亚鹤看到自媒体人蔡如瑜体验了绣球的缝制过程,还学习敲击铜鼓演奏《水调歌头》。在她看来,通过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的体验活动,可以让两岸同胞产生更强的情感链接。“希望通过视频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她说。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