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召开立案信访工作部署会,台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池奇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池奇波深入点评了立案庭过去一年的工作,充分肯定了立案庭在审判质效、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从诉讼服务、信访化解、源头解纷、办案质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期望——
诉讼服务品质更优要提升服务意识,扣好诉讼服务作为法院司法为民的“第一粒扣子”,坚持以“如我要诉”“如我在诉”的换位思维,不断更新诉讼服务理念,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和“三一”立案工作机制,用心赢好群众的“初见”好感,打造有认可度满意率的示范窗口。要提高服务效能,主动将诉讼服务融入群众参与诉讼的全过程各环节,全面推广应用起诉状、答辩状等示范文本,运行立案导诉指导机制,健全诉讼服务基础设施,探索诉讼服务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切实将诉讼服务的小事做实、实事做细、好事做快。要规范服务行为,开展窗口人员司法礼仪规范集中培训,常态化重点督察窗口司法形象,举办“立案体验官”“服务观察员日”活动,实现诉讼服务即时评价、实时监督、及时整改、按时反馈的闭环管理,形成具有台江特色的窗口服务文化。
信访化解成效更显要立足实际摸清底数,将涉诉信访风险预警嵌入审判执行各环节,发挥信访工作牵头协调把关的职能,分类分级建立风险案件台账,及时跟进信访动态,完善应急处突预案,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意识,做到全流程心中有数。要抓准结症有的放矢,将矛盾化解工作做在先做得实,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严格规范“有信必复”工作要求,抓牢初信初访“黄金期”,用严谨细致到位的工作态度,找准难点痛点,打通盲点堵点,以面对面、点到点、背靠背、心连心的方式,争取群众理解,做到当事人满意。要注重效率多措并举,坚持“领导包案+专班推进+联动化解”,充分运用“1+N”的机制模式,对内联合业务庭室、职能部门,对外紧靠党委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一案一策一揽子解决信访老旧积案,用新思维新机制新方法防止信访增量,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统一裁判标准、强化释法析理、规范司法作风,力求“事心双解”。
源头解纷机制更全要重视源头解纷,用足用好用活多元解纷网络,持续深化“总对总”多元解纷,完善诉非联动中心建设,依法规范先行调解程序,健全特邀调解员制度,设立代表委员调解站,切实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未诉之前、解决在基层一线。要优化品牌解纷,立足区委中心工作与群众需求,围绕重点领域突出矛盾,精心打造“商圈枫桥”司法共治中心,有效融合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协同中心、医患纠纷巡回法庭等品牌解纷优势,凝聚更有“台江味”的解纷合力。要加强协同治理,善于从“案件办理”延伸“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综合运用司法建议“把脉、问诊、开方”,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调解员培训,编发重点项目、多发矛盾案例选,做优做实调解指导。
案件办理质效更好要有引领意识,明确快办案多办案办好案的目标导向,持续巩固优势指标,做好横纵内外对比,认真分析立案态势,动态调整审判力量,组建类型化纠纷专业审判团队,做到简案快办难案精办,继续在“案-件比”、上诉率、调解率等重要指标上发挥“带动”“拉分”作用。要有问题导向,发挥审判指标“晴雨表”“体检表”的作用,敏于从指标波动中看管理不足,由案件审理中抓办案问题,在类案研判中找提升空间,通过庭长协调指导、案件监管阅核、案件集中评析,持续补强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审判管理、立案审查、办案调解等能力水平。要有统筹理念,兼顾案件质量、效率、效果,关注指标外的审判管理,警惕惯性思维引发的习惯性错误,试行部门间互商反馈机制,持续严谨文书质量格式,严把立案诉讼程序,严格卷宗材料流转,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队伍建设成色更足要着重学习提升,立足立案庭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业务特点,全面深化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借鉴好的理念思维、经验做法充实自身,注重团队业务、精神、文化的赓续传承,真正将学习当作日常习惯,作为看家本领,变为修身立言的资本。要侧重能力提升,主动自我加压赋能,着重培养文字表达、理解记忆、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等方面能力,着力培育一批会办案调解、懂群众工作、能讲解动笔、善品牌创建、敢担当作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要注重管理提升,树牢认真负责的意识,严守忠诚廉洁的纪律,秉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负责于业、尽责于民,倾力打造一支业务更精、质效更佳、服务更优、标准更高、要求更细、作风更好、纪律更严的队伍。(台江法院 林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