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图片频道 > 正文

村里的流水线!00后厂妹告别大城市返乡入厂 为多见父母一面

谢大秀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红山村人,2018年刚满18岁的她就远赴1300公里之外的浙江义乌打工。今年春节过后,谢大秀没有再选择外出工作,而是留在老家附近的一家酒类包装工厂工作。

\

谢大秀在老家位于遵义播州区芶江镇东面的红山村,这里海拔1100多米,由于村子地处山地,经济欠发达,村中大部分家庭为贫困户。得益于近些年来贵州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如今谢大秀和哥哥已经搬进了政府提供的芶江镇安置房,父母因为不习惯乡镇生活,依旧生活在山中老宅。

\

从安置房到镇上的工厂大约有一公里路程,谢大秀每天早晨选择步行到工厂,走路大约10多分钟就到达工作地点。近年来,各类企业工厂在当地兴建起来,她所在的酒类包装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

因为地处贵州,特有的酒文化催生了数以百计的酒厂,依附于白酒产业的相关制造业也应运而生。谢大秀所在的“艺森源”包装公司三年前从深圳回到遵义建厂,一方面是可以离服务对象更近,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现在工厂作为遵义芶江镇农民工就业基地,吸引了当地很多人返乡就业。

在工厂中,谢大秀的主要工作是在生产线上和工友配合生产制造白酒包装盒。虽然刚刚入职3个月,谢大秀已经算是工厂的“熟练工”,她们需要每天面对生产线上的白酒盒子进行多工序包装。谢大秀和组里的28名工友,一天能完成组装一万多个酒类包装盒。

工厂实行小组制,在谢大秀组内共有29位工人,她们都是当地人,大都为90后和80后。几年之前,小组内的很多工人常年漂泊在东南沿海等城市务工,从事着最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随着贵州本地的发展,家乡建厂,当地由此兴起了返乡就业潮,“守家在地、乡音缭绕”的工作是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的梦想。

由于大部分工人都是初中文凭,公司也专门配备了员工阅览室,谢大秀常常在中午休息时分找本喜欢的书籍阅读。女性工人在包装工厂占据绝大部分,工厂还设立了妇女之家,员工可以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家乡的工厂多了,很多当地年轻人可以选择留下来就业,留守儿童数量也逐渐减少。谈及家乡这几年的发展,谢大秀感触颇深,“几年之前,厂址还是大片大片的田地,镇子交通也不发达,如今镇子兴建工厂,马路也修了,变化很大”。

中午,谢大秀正在和工友们在餐厅吃饭。工厂为工人提供免费的住宿,工人的一日三餐也全包,四菜一汤是基本餐标。熟练工人的基本工资为三四千元不等,还包食宿,这样的待遇和工资在他们看来并不逊色东南沿海等工厂。

午饭之后,谢大秀和工友在工厂之外的摊位购买水果。从早上7点50打卡上班到下午5点半下班,午饭时刻是谢大秀和工友们的休息、放松时间。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谢大秀和工人也常常会有偿加班到晚上9点多。

晚上加班结束,谢大秀正在清理生产线卫生。因为谢大秀年纪尚小,初来工厂时日不多,组长对她照顾有加,在组长眼里,谢大秀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耐心地教授谢大秀各项工作事宜。私下里,组长也常常和谢大秀开开玩笑。组长直言女大当嫁,要给她介绍男朋友。但是谢大秀每次都会说年纪还小,不需要男朋友,现在要靠自身的努力生活。

晚上9点半,谢大秀和众多工友下班。在组长的带领下,同组工友前往公司不远处的烧烤摊吃贵州当地特色美食——烤小豆腐。同组工友虽然每日都在同一生产线工作,但是相聊甚少,偶尔的晚上聚餐则成为增进工友感情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饭桌上,大家都用当地乡音来交流,这样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在外地打工时感受不到。谢大秀虽年纪最小,但是在餐桌上却很活跃,大家也把她当做小妹妹看待和照顾。席间,很多工友也共同回忆年轻时候的外出打工经历。她们中有的人在浙江务工10余年,有人在广东东莞打工数年,还有人在深圳漂泊数年。大家都表示,乡音缭绕的感觉很好,有家有工作比啥都强。

自从留在家乡工作,谢大秀每周都可以上山回到父母家中团聚。她在义乌打工的时候,因为年纪小,时常想念贵州的父母,每天晚上都会和父母都会打电话,但她觉得电话还是代替不了见面。

在“艺森源”公司里,像谢大秀一样的“00后”还有十多人,他们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喜欢没事刷刷抖音快手短视频,买些零食追追剧。当大多数“00后”还没有进入社会的时候,像谢大秀这样的“00后”已经在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改善家庭环境,让自己和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9年,腾讯新闻将继续邀请全国摄影师深入全国各地的贫困村,一同参与“中国温度”计划,同时我们也积极邀请各地政府、机构与腾讯新闻开展合作,共同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投稿及合作请联系:zgwd2018@qq.com)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