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朋友圈,看到一个之前关系很好的前同事也辞职了。记得原先一起上班时,他还信心满满的声称要在华为干够十年,在房价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成都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我跟他开玩笑说:“李兄,你这才一年怎么就打了退堂鼓呢?”
他苦笑道:“哥们,这一年我换上了精神衰弱,还得了前列腺炎,我才25啊,不敢再那么拼了。我就应该和你一起去年底就辞职的。”
事后我们又聊了很多,从个人到公司,从产品到领导。今早起来,我很想抛开其他因素,仅从员工个人的角度出发,很客观的评价一下对于华为的看法。
华为有“三高”:高压力,高效率,高工资
我是2018年校招进的华为,当时在恩仕威迪亚,联想和华为三者间犹豫了很久,最后由于前两者一个工作地点实在太远,一个口碑太差,最终选择了华为。
我投递的岗位是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客观来讲华为的笔试(机考)并不算难,但题型很活,考验的主要是思维能力;真正难的是面试,从在校成绩,英语水平,获奖情况和参赛纪录每一项都会进行详细的盘问。但在面试过程中HR的态度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也是让我深切理解了什么叫做鼻孔朝天,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招聘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五月底的时候邮件告知我通过面试,七月入职,地点在成都研究所。
刚进华为时还是很兴奋的,食宿全包,园区环境也很好,最关键的是华为的伙食确实不错,价格也便宜,我在头一个月很幸运的胖了十多斤。最开始的工作也并不难,主要是跟着项目组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可能是因为是实习生的缘故,领导对于我们新人还是比较客气的。然而好景不长,在浑浑噩噩了大概四十多天后,步入了下半年,项目越来越多,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华为对于项目质量的要求很高,一个项目从确立到收尾,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项目组,客户等相关人员确认签字。当时我们项目组负责的是给某军部的一款集群环境的监管程序,其中一部分是给中软国际外包出去的,比较关键的部分我们自己处理。但工期到了后,对方拿出的成品有不少BUG,对接不上,再加上甲方临阵又要改需求。最后全部落到了我们开发人员身上。于是痛苦的加班时光开始了,每天就是不断地开会研讨,然后测试,基本上每天都得搞到凌晨,项目组的人忙的连轴转,我那段时间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敲代码,最后差不多是按着点完成了交付。但从中我也体会到了华为的厉害之处——一种方案不行,他们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另一套方案将问题解决,领导也会陪着员工一起加班,工作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随后的工作越来越忙,身边也有人辞职。我也动摇过,但想到工资还是决定呆了下去。因为华为的待遇确实很高,实习期算上加班费和各种补贴,每月差不多能到8000左右,对于我这样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就在这样的高强度的环境下,我坚持了一年半。但那时我身体已经出了问题,大把大把的脱头发,长期饮食不规律胃上小毛病也不断。实在不想搞研发了。于是和领导商量着能不能换个岗位,恰逢公司人事调动,被安排到了区域上跟着TD,协维打交道。
但实际上我是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区域上的情况更多也更复杂。脱离了大学生的身份迈向社会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华为近乎疯狂的工作强度。所谓的工作时间根本不存在,你的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因为只要地方上一出问题,电话就会像炸了锅似的响个不停。除了外部的压力,公司自己的事情也很多,一季度一大考,每月一小考,不定期抽查往往搞得人焦头烂额。而且由于程序过多,具体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被僵化了,往往一个小问题,会被各项部门推诿,现场工程师,TD,研发几方面一直扯皮,甩锅现象严重,时间往往都浪费在了这上面,导致不少有能力的人在呆了一段时间后都走人了,新调来的兄弟压力非常大。
更关键的是,同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华为推行“狼性文化”,KPI极其严格,说白了就是末尾淘汰制,淘汰公司认为不合适的员工,谁也说不好自己会不会明天就走人了。所以同事间猜忌严重,为了一个指标往往争的面红耳赤。这个可以去看心声论坛,里面有不少真实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自行搜搜,说来心累。
华为在技术上是比较保守的一家公司,“红黄牌”保密政策也是很严格。可能有朋友知道19年华为出过泄密事件,直接导致新机发布会提前进行。每周开会基本上都要说这个事情,各种保密条令也让人应接不暇。后面由于实在无法忍受长期的熬夜,我也在19年底辞职了。
另外,最近我看到网上经常盛传“华为年薪百万”的消息,这纯粹是笑话。华为是有百万年薪的人,但实在不多。正常情况下,新进华为的员工年薪在15-20w之间。五年工龄以上的员工基本集中在30w到50w之间,即使把任总算上,平均下来也绝对不可能达到百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