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为全球性的‘新常态’风险做好准备。”在5月6日发表于“华山感染”公众号的文章中,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写道。
那么什么是全球性的新常态,新常态又有什么风险?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数据,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逾376.8万,死亡人数超过26.4万。
(图说:4月8日,“解封”后的武汉市民在汉口高铁站扫健康码。图/路透社)
尽管欧洲新增病例曲线逐渐呈现下降态势——意大利治愈患者人数首次超过现有患者人数,但俄罗斯每天增长的病例数仍在攀升,谈论疫情平台期为时尚早;巴西正在成为全球疫情新震中;英国的新冠死亡人数不容乐观。
“这样看来,夏天结束疫情的可能性是真没有了。”张文宏写道。
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考虑到经济损失、心理健康等影响,各国已经开始了向防疫与复工复产并行的尝试。
什么是常态化疫情?
张文宏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持续呈现全球化多国聚集性暴发的态势下,欧美一些国家事实上进入了“新常态”。欧洲一些国家开始接受公共场所戴口罩,回归工作。社会开始全面复工复产。此时会出现病例数的增加和重症病例的攀升。
(图说:3月,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图/彭博社)
但是另一方面,各国都极大地提高了检测能力,大批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会被检测出来,同时处于高危状态的老年人会采取降低社交密度的方法,双管齐下,欧美的病死率会进一步下降。当病死率低于常规流感季的病死率的时候,全球可能会走出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同时也就意味着势必要在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会逐渐开放边境。
他写道,当各国的疫情均降低至可控的低水平但未完全消除病毒的阶段之际,世界将会逐渐重新开放,一旦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疫情的管控程度取消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时候,则预示着全球同步进入“新常态”。
欧美的“锤子和舞蹈”
张文宏介绍,自己曾在3月份召开一次国际多学科抗议论坛,德国病毒学家陆蒙吉教授在会上介绍,德国的抗疫总体目标是把疫情控制在“医疗体系可控范围内”,避免造成医疗挤兑和过高病死率。
美国行为心理学专家托马斯·普约(Tomas Pueyo)将之称为“锤子和舞蹈联合适应性触发策略”的防控模型:即在疫情暴发时采取封城等限制社交距离的“猛锤”方式,将疫情阻遏在医疗体系可以承担的范围内;随着病死率逐渐降至可被接受的范围内,在适当的检测、追踪、隔离手段下,社会可以逐步放开大部分管制措施,回到“舞蹈”的状态。
(图说:托马斯·普约制作的“锤子与舞蹈”曲线图。图/托马斯·普约)
中国或将面临重启的口岸输入压力
张文宏表示,如果在三个月或者半年之后,全球进入“新常态”,国际卫生组织不再延续“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之际,疫情控制良好的国家,包括中国,将面临重启的口岸输入压力,口岸输入人群将数十倍于今天的输入量。此时,我们的“新常态”可能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3~6个月的应对期,要为全球性的“新常态”做好准备。
他判断,由于亚洲多个地区和国家在早期采取了强力的防控措施,在疫情高峰期得到控制后,即使每天仍有少量病例,但通过完善的检测体系、流行病学溯源、输入病例防控和持续的社交隔离等措施,各地可以在复工复产的背景下较长时间地维持每日少量病例的情况,而不会造成进一步的社区二次大暴发。
他写道:“可以说,对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老百姓,只要我们继续注重社交隔离措施,配合政府的相关防疫政策,就算有零星散发的病例,疫情再次大暴发的风险也是较低的。”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