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活水教育”解码浙江 先行经验助力兴藏

“浙江经验”的本质是什么?浙江对西藏拉萨来说可以借鉴什么?10月21日,拉萨市城关区基层干部宣传文化专题培训班在杭州正式开班。

本次培训班由拉萨市城关区委宣传部主办、活水教育承办,旨在聚焦解码浙江各地案例,通过“浙江秘笈”,为基层干部“治藏兴藏”提供更多方法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在基层工作中发挥“领头羊”作用至关重要。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成为工作的重要把手

“随着‘第六产业’的不断助推,乡村振兴成为诸多工作的重要把手,而这也是我们最想跟拉萨城关各位同志交流分享的‘浙江经验’第一课。”现场,求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在作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题讲座。

赖惠能分析说,近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内在规律: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个十年),是以农业入手,释放农民改革活力,解决粮食等温饱问题;90年代(第二个十年),是以工业入手改革,拉大了中国的经济总量,解决了短缺经济的问题;21世纪的头十年(第三个十年),是以第三产业的入手,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的问题;近十年间(第四个十年),则从三产融合为路径,“第六产业”不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融合。“由此,乡村振兴成为诸多工作的重要把手,而讲到乡村振兴工作,浙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以浙江实践淌出了‘浙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曾经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了经济大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8年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同时,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十多年来浙江乡村建设在不断升级,呈现了城乡关系、人与自然不断改善和历史文化传承宇现代文明发展有机融合的良好态势,其经验可为西藏乃至全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易操作的实用指南。

城关如何学习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

首先,理解浙江经验的本质。

赖惠能指出,解码浙江的执政思路时,我们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浙江的执政思路。

一个中心,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倒逼党委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两个基本点,是民本和善治。因此,浙江涌现出“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特色小镇、“最多跑一次”等工程,均是以农村生活环境不符合百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块状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升级、简化办事流程等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而发起的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充分体现浙江铁军善治的特点,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每个工程都成为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渐进式”的工作思路,存在一定程度的懈怠,多以“没有钱”、“没有人”、“没政策”等借口搪塞,这需要系统的思念教育、知识更新、考察对标较发达地区等‘必要的教育培训’来激活。”赖惠能表示,以浙江的一些山区县为例,数年前,同样存在“三没”的情况,但是一线党政干部却从“捡烟头”等所谓小事入手,书记带头,由上而下推进“洁净乡村”工作。随着乡村干净了,道路整洁了,通过社交网络的“自来水”,旅客自然而然多了起来,间接带动了乡村振兴。

其次,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

赖惠能表示,提到西藏的农产品,各地似乎都在卖饮用水吃牦牛肉,这就需要城关打造自身的区域公共品牌,使自己家的产品有更有“个性”。

“‘丽水山耕’、‘三衢味’、‘金农好好’‘瓯越鲜风’,浙江省各地市都在培养自身的区域公共品牌。”赖惠能说,其中,“丽水山耕”最具有借鉴意义。

丽水下辖七县一区一市,秀山丽水物产众多,不乏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成名良久的农产精品,但多年来也面临着“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境况。近年来,浙江省有关部门和丽水市政府开展调研,在借鉴“浙江制造”等经验做法基础上,构建“丽水山耕”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认证体系,并出台“丽水山耕”认证指导意见,创新“丽水山耕”认证评价模式,构建“丽水山耕”认证标准体系,实施“丽水山耕”全流程追溯系统等。

如今,浙江的“丽水山耕”也成为国内首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和全产业链的设区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全国首个注册成功的含有设区市名的集体商标,为丽水的农产品溢价、精准扶贫、农民增收乃至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视角拉至同为拉萨市下辖的当雄县。赖惠能说,就在几年前,当雄县还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产品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好的产品却无法找到好的市场。随着当地国资企业专做基础设施建设、专做资产,为电商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与杭州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由电商平台系统化地解决产品的设计、宣传、物流及电商渠道,找到了电商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东西协作、合作共赢的脱贫路。

2019年,当雄县打造了“极净当雄” 区域公共品牌,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所谓的“三位一体”是指地方党委政府坚定的决心、地方国有企业资源的贡献,再加上品牌运营公司的集成服务,构成当雄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助力消费扶贫的核心要素。

同时,当雄县的发展亦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县域样本。当雄县的“三位一体”区域公共品牌扶贫模式,于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获评“2019年度中国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十佳案例”。

第三,是以文化照亮产业发展道路,推动乡村振兴。

“空有产品还不够,还要以文化为依托,讲好产品背后的故事。”赖惠能表示,在浙江遂昌,用文化点亮产业的做法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一个农产品上——长粽。

遂昌自古就有“送端午”的习俗。每年端午,女婿就会用扁担挑着长粽送到丈母娘家,象征着夫妻俩恩爱长久,也有祝福长辈长寿之意。而这就成为了遂昌长粽成为爆款的文化模因。

“真正使遂昌长粽成为爆款是在2017年,得益于长粽背后的文化内涵被挖掘出来,得益于优秀的文创团队对长粽进行了再包装。”赖惠能介绍说,那一年的端午节,遂昌县联合《小康》杂志社、自然造物和赶街团队共同打造了“大过中国节 端午遂昌行”活动,也是这次活动,让人们认识到了遂昌长粽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情感的载体。

2018年,长粽的热度持续攀升,100多位设计师为长粽设计包装的营销事件刷屏网络。2019年,遂昌长粽推广的第三年,长粽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日渐明晰:遂昌长粽成为最具中国风、最具国货范的端午大礼,年销量预计突破200万根,年产值超5000万元……

据悉,本次拉萨市城关区基层干部宣传文化专题培训班将持续5天。针对此次培训主题,活水教育运用课堂专题教学与深度现场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多维度开展教学。在课堂专题教学环节,特邀求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原浙江省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皓奔、浙江大学教授熊卫平、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报》常务副主编吴锦良等专家授课。在深度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将深入安吉余村、安吉新闻集团、桐庐荻浦村、西溪湿地、良渚文化遗址等地学习美丽乡村、人工智能、特色小镇、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等内容。

活水教育,是国内S2B2C深度现场教学平台。创始团队深耕教育培训行业14年,立足于“浙江硅谷”杭州未来科技城,汇集阿里巴巴总部、浙江党校新校区、湖畔大学、西湖大学、梦想小镇、独角兽孵化园等创新要素于此。同时,活水教育还是深度现场教学标准制定者,干部教育培训深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品牌。现已成功研发2.0版权深度现场教学产品矩阵:浙江模式+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特色小镇、揭秘独角兽等,目前在全国各省市建立了100余家分支机构,拥有名师团队6300余人,全国现场教学点资源1100余个,累计服务全国63000余家单位。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