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来自罗窑村贫困户的一封感谢信

“我爸爸秦当锁本来的出生日期是1958年11月16日,在办理第一代身份证的时候,写错日子成了1968年11月16日了,当时也没有注意,等到办第二代身份证的时候,发现小了十岁,就找当地派出所民警说明情况,他们说晚了已经都存档了,没办法办理。后来也找了很多次都没有结果……直到朱叔叔您来到我们这儿,了解我爸情况后,跑前跑后找村委会、派出所和县公安局户籍科,历经近两年时间,我爸终于在2019年12月3日拿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身份证,也解决了一直压在我们心里的大疙瘩。您真的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好领导!我们全家人都由衷地感谢您!”这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罗窑村七组村民秦明写给包扶他家的民政干部朱宗礼的一封感谢信。

朱宗礼是陕西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调研员,罗窑村是省民政厅定点包扶村,在结对子帮扶的过程中,朱宗礼了解到秦当锁的实际困难,先后多次与县、镇、村扶贫干部沟通,并与公安部门多次协调,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为秦当锁顺利办下新身份证,使他享受到了应有的养老保险政策。

今年62岁的秦当锁不只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身份证,在省民政厅精准帮扶下,他家通过种植玉米、小麦、土豆、茯苓、猪苓,养牛放羊发展畜牧业,于2018年成功脱贫,2019年人均总收入达到9767.92元。

其实,秦当锁一家的脱贫之路,只是省民政厅在帮助洛南县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中极其微小的一个缩影。近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民政厅对口包扶洛南县石坡镇罗窑村,坚持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号政治任务,着眼贫困群众能致富、能脱贫、能发展,积极跑项目、争资金、送技术、解难题、办实事,鼎力相助、倾情帮扶,成为助力洛南县脱贫攻坚重要帮扶力量。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厅党组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厅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帮扶计划,听取工作进展,研究推进落实,对驻村扶贫重点研究、重点安排、重点指导、重点保障。由厅领导带领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定期到村进行实地调研,督办工作落实,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先后派出5批15名优秀干部脱产组成工作队常年驻村帮扶,充分发挥工作队的先锋模范作用。机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先后40余次组织进村入户走访,宣讲扶贫政策,解决存在困难,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倾斜,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为扶贫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承担定点帮扶任务以来,以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为重点,先后争取多笔资金,深化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改善罗窑村发展条件。争取福彩公益金20万元,建设罗窑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成为村民群众日常文化娱乐生活阵地和全村各类重大节日活动舞台。争取省级“以奖代补”资金8万元,建设了便民理发室、爱心超市等附属设施,便民利民服务设施不断丰富。争取省慈善协会资金8万元,修建4.5米宽20米长过河桥。争取扶贫资金5万元,修建2公里砂石路,惠及群众71户302人。争取资金7万元,实施村有线广播喇叭“村组响”工程,宣传扶贫政策、畅通惠民信息,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争取资金10多万元,实施太阳能路灯点亮工程,在村民集中区域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村民夜间出行得到极大便利。争取水利资金40万元,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河道安全隐患全面清除。目前,罗窑村各村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通自来水,电网改造、通信网络、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乡村面貌更加靓丽。

陕西省民政厅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的治本之策,坚持以“发展脱贫产业、推进就业创业”为主抓手,积极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多渠道增收,推动脱贫攻坚产业不断提升带贫益贫效果。引导全村贫困户养兔10余笼、蜜蜂20余箱,牛羊近200头,种植辣椒,艾草,万寿菊,玉米,土豆等近300亩,中药材100余亩,白皮松150余亩,核桃400余亩,实现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更重要的是,立足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受益共享同步,投入帮扶资金建设180余万元,流转土地70余亩,建成食用菌栽培大棚120个,食用菌生产加工厂区3000余平,采用“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纳入146户贫困户分红,提供就业岗位近20余个,为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争取陕西省山东商会、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和陕西省慈善协会帮扶资金30余万元,建成天香花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50户入股种植,全村天香花种植面积超过100亩,实现分红增收。持续推进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按时建成罗窑村劳务服务工作站,仅2019年,组织召开种植技术培训4次,入户开展就业信息宣传200余人次,推动新增外出就业80余人。目前,罗窑村已形成股份经济联合社+种养合作社、天香花合作社“一体两翼”扶贫产业发展体系,为群众提供“集体经济分红拿钱、基地就近务工挣钱、统一科管种养卖钱”多种增收方式,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增强、带贫益贫效应有效放大。

除此外,省民政厅还通过公益帮扶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温暖。协调省福彩公益金15万元资助全村40余名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入学,为全村20余名贫困家庭留守妇女发放慰问金2.5万元,为全村20余名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发放救助金3万余元,为易地搬迁贫困户争取帮扶资金6万元,协调残疾青年就读名额2个,争取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在爱心捐赠、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方面资助资金超过30万元。同时,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治陋习、树新风”文明创建,改善庭院卫生环境,表彰一批“致富能手”“和谐之家”等先进典型,村民逐步从旁观者变成了脱贫致富的生力军。目前,全村社会救助兜底保障32人,年均专项救助100余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有效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省民政厅为罗窑村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30多个,推动全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32.55%下降到0.06%。罗窑村先后被评为“年度综合工作先进集体”“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商洛市循环经济示范村”,省民政厅及驻村工作队也多次被评为省级部门脱贫攻坚优秀单位。

除了定点包扶罗窑村,陕西省民政厅还是7家省级扶贫团的牵头单位,联系省残联、华商报社等7家省级单位对口包扶洛南县景村镇、石坡镇等5个镇办7个贫困村。脱贫攻坚过程中,省民政厅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建立厅联县、县联村工作机制,及时调整派驻挂职副县长人选并赴各成员单位包扶村走访调研3次,组织开展各驻村工作队集中学习交流5次。仅2019年以来,省民政厅先后召开扶贫团会议3次,扶贫成效交叉督查1次,扶贫项目观摩学习1次。协调省级社会组织洛南合力团赴洛南县开展精准帮扶6次,捐赠物资4000余件套,价值超过100万元。各包扶单位扎根基层、深入调研,用情用智、真帮实扶,突出政治导向、质量导向、实效导向、获得感导向,在发展脱贫产业、补齐设施短板、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陕西民政会同扶贫部门,通过“三排查三清零”、解决未脱贫人口、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等强有力工作措施,凝聚民政力量,构筑民政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体系,确保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为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民政力量。(陕西省民政厅供稿)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