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十村记:精准扶贫路》融合出版座谈会在北京湖南大厦举行。该套丛书是“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唯一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的扶贫题材图书。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采用独特视角,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十个村的脱贫之路。编写团队结合这些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回溯其贫困的原因,聚焦几个人物或家庭的生活变迁,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精准扶贫的非凡历程,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实施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十村记》编写团队聚集了众多知名专家。主编刘伟系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副主编纪红建,知名作家,其作品《乡村国是》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撰稿人包括曾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刘先琴,曾获赵树理文学奖的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顺民等著名作家。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秘书长胡银芳是其中《赤溪清水流》一书的作者。
据了解,目前该丛书已被译成英文、韩文、阿拉伯文等多种文字,版权输出到加拿大、韩国、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
《十村记》丛书有以下几个比较鲜明的特色:
选材独特,聚焦精准。
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了全国各地24个贫困村落,指导各地的精准扶贫。沿着习总书记的扶贫足迹,编委会精心挑选了10个省份的10个村落,涉及汉族、苗族、彝族等民族与人群。这些村落在中华大地数千个战贫村落实践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湖南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决战中的一颗亮丽明珠;福建赤溪村是“中国扶贫第一村”,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样板村”。这些村落脱贫的方式、措施虽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结果,都是当代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的代表。
角度独具,以小见大。
丛书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精准扶贫的非凡历程,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这些地方在精准扶贫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通过小切口折射大主题,通过小故事反映大时代,通过小地方的大变化,从侧面反映精准扶贫伟大成就。
写法独到,记录真实。
该书采用史志、民族志的写作手法,注重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意蕴,探寻贫困的深层原因,展现精准扶贫前后村落自然文化生态与村民的精神风貌的变化。丛书的作者都在本省工作,熟悉当地的情况,或与所写村落有特殊的情感联系,他们以真实的笔触书写精准扶贫的故事,为时代立传,为人民书写。
传播立体,深度融合。
丛书实现了出版和电视、网络媒体的融合传播。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合作,根据丛书内容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十村记:精准扶贫之路》,10月3日起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三。读者可扫附于图书上的二维码观看专题片内容。出版和电视、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主题图书多元衍生转化。
前期策划、编写工作获得广泛认可,丛书入选了多个国家级重点规划项目。2017年,《十村记》被增补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8年,《十村记》俄文版入选中宣部对外出版项目;2020年,在扶贫题材图书大量集中出版的情况下,《十村记》从全国出版单位精选的1911种图书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宣部110种重点主题出版物之一,系“十三五”期间湖南唯一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的扶贫题材图书。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湖南省扶贫办副主任赵成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等与会领导、专家表示,《十村记》除策划新颖、角度独特、意义重大、出版恰逢其时外,还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是将讲好中国故事与时代主题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则是近年来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宣部2020年明确的六方面重点之一。《十村记》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的重大跨越,讲述了中国当代的精彩脱贫故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乡村历史文学记述。该丛书出版不久,已被译成英文、韩文、阿拉伯文、哈萨克斯坦文等4种文字,版权输出到加拿大、韩国、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是将选题创意与特有资源相结合。
“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来的。湖南出版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特有的资源优势。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出版单位出版了《立此存照》《十村记》《扶贫志》等多种扶贫题材图书。在《十村记》策划创意阶段,湖南省宣传部就指导该丛书应利用好省内特有资源。《十村记》能够抓住十八洞村这个点,并以此精选总书记就扶贫问题视察(视频连线)过的其他9个村落,形成丛书,就在创意与资源结合方面胜过别人一筹。
三是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相结合。
当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国家层面已将推动新媒体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地位。丛书与广电湘军合作,根据内容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十村记:精准扶贫之路》,读者可扫附于图书上的二维码观看专题片内容,就创新了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方式,为积极探索新载体新路数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会长王秋在《十村记》融合出版座谈会上讲话。她说,中国的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这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近年来,脱贫攻坚作为时代主旋律,也成为我们广电人无可回避的创作主题。与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同频共振一直是我们有声阅读委员会的工作指针。而脱贫攻坚题材作品的有声化制作,也已经纳入我们有声阅读委员会的工作范畴。
令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是,《十村记》丛书的作者之一——胡银芳女士,就是我们有声阅读委员会的秘书长。她始终关注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也因此才有了《赤溪清水流》这本书的诞生。
今后,我们也将更多地关注此类题材作品,并以有声阅读的方式奏响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