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杭州萧山区创新管理破解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难题

“镇街看到管不到、部门管到看不到”“镇街想要的下不来,不要的全下来;好管的下不来,责任大的全下来”“多头执法效率低、推诿扯皮难管理”……这是以往基层行政执法过程中让人头痛的一大难题。怎么解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2020年12月11日,萧山区首个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培育单位——瓜沥镇正式通过省政府审批,承接并行使14个领域701项行政处罚权,着力破解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难题。

“合”与“和”

为解决镇街多头执法效率低、执法力量较分散的问题,萧山区突出队伍建设,整合“多专业”执法力量,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能合则合,不能合也要“和”。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整合瓜沥镇现有相关站、所、队执法力量,定岗定责,建立健全既职责明晰又相互协作配合的执法责任体系。区业务主管部门和瓜沥镇人民政府在信息共享、执法协助、业务培训、技术支持、举报受理、案件移送等方面建立协作配合责任,实行“捆绑考核”,共同承担考核责任,“我扣分你也跑不掉”,有效解决了“划出了不管事”和“接手了无从下手”的矛盾问题。

“统”与“变”

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加强镇街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是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重点,到底谁来管、怎么管,萧山区推行“一个主体管运行”。

能统则统,不能统就变着统。为了实现由“多部门查多次”到“集中查一次”的转变,瓜沥镇落实执法监管属地责任,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等14个领域701项执法由镇统一指挥调度,人员统一管理考核。“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掌握了属地行政执法管理的“主导权”也就掌握了管理“主动权”。“出门先分家、回来统一抓”,瓜沥镇有效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通过推行“扁平化”综合行政执法监管模式,构建起“中队管面、分队管片、队员管格”的三级监管分工机制,创新“1+1+X”网格工作法,打通了过去“网格-社区-镇街-执法”中间环节,建立起了与群众“离得近、叫得应、联得通、办得好”的共建共治关系。

“放”与“接”

赋予基层行政执法权限,厘清执法职责,是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核心。为解决“看得到,管不到”问题,萧山区明确权责,推行“一张清单管权责”。

能放则放,接不住的则不放。本着“放的下,接得住”原则,萧山区由镇街提需求,部门供清单,将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文化市场等14个区级执法部门701项行政处罚权依法下放瓜沥镇,明确瓜沥镇镇政府为权力实施主体。明确区、镇两级执法职责分工,厘清执法边界,避免重复执法和推诿扯皮,明确701项权限名称、依据、流程图和监督方式,完善与职权对应的责任事项、追责情形等,既做到“于法有据”,又做到“有责有权”。(金忠耀)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