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走进帕允,你会看到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在栏舍里悠闲地吃着草料,晒着太阳,偶尔发出的“哞哞”叫声与粉碎饲草的机械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乐章。
帕允村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团田乡北部,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266户1222人,下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有52名党员。都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帕允村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借助各级扶贫资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保障。
班子带头,撸起袖子“鼓牛劲”
长期以来,帕允群众生活普遍困难,人心涣散,加之出入村庄的道路坑坑洼洼,遇到雨季道路阻塞,更是无法出行。帕允村也被戏称为“土皇帝”“山大王”。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帕允村原党总支部书记马荣桥带领支部班子多方奔走学习,搜集市场有用信息,通过深入地总结分析,看到了肉牛市场的发展前景。2019年上级领导到当地考察时,鼓励帕允村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以肉牛产业为依托,积极探索发展“党支部+合作社”模式,通过产业利益链将群众紧紧团结起来、有效组织起来发展产业,有效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强村与富民“双促进”、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双提升”的目标。
因为支部班子成员都没有养牛的经验,发展养牛产业伊始,如何养牛就成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跟村中其他的养牛户讨论,到兽医站学习如何给牛看诊,成了帕允支部班子的生活常态。久而久之大家便掌握了牛的脾性和生长规律,也为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