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昆明观音山村:打造滇池西岸白族第一村

人民网昆明7月1日电 村口,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白族风格牌坊,高耸壮观,牌坊中心上书“观音山白族村”六个遒劲大字;旁边,一块刻着“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石碑十分惹眼;进村的路干净整洁,路两旁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幽静怡人。

观音山居民小组地处滇池西岸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距昆明市区30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白族村落,白族人口占90%。

观音山村紧靠滇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已形成集吃、喝、玩、乐、购、住为一体的休闲乡村特色旅游品牌。

“我们致力于打造滇池西岸第一白族村。”观音山居民小组党总支书记董逢春自信地说。

村容村貌独具白族特色

进到村里,一排排崭新的白族民居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像是刚装修完。装修最好的要数汇丰楼饭店。“老酱鱼、清汤鱼、酸菜鱼是主营特色菜,最受游客欢迎。”董逢春介绍,董淑芝家开饭店已20多年,收入不错,是白族人勤劳致富的代表。“目前,村里共有餐馆10家,风味各具特色。”

白族民居的墙体彩绘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不但有美丽的山水图画,还有经典的诗词歌赋,还有党的方针政策和村规民约。“民居建筑和墙体彩绘都统一标准,既美化村庄,又体现白族文化特色,使村容村貌协调一致。”董逢春说,之前的墙体彩绘破损脱落严重,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村里对墙体彩绘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施工,已更新16000平方米。

和董逢春在村里走一走,不时经过村里的文物古迹,有观音寺、龙氏墓庐、李培莲墓石牌坊、董氏宗祠、节孝石牌坊……

“观音山除了独具特色的白族风情,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还有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董逢春说,还有特色农家乐,草莓、花卉等特色农产品。

路过村里的超市,遇上在这儿上班的王双美,她说:“你看我们村,空气好、环境好,彩绘又漂亮,洗手台也有,亲戚来我们村,都说我们村越来越美,住在这里特别幸福。”

一路上,除了董逢春帮着介绍村里情况外,还有居民小组长张顺陪伴,看到路上有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他俩随手弯腰就捡。小小举动便知,他们对环境有多爱护。

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凸显

信步在田园,偶遇村民董菊华正在玫瑰大棚里忙活。“玫瑰种了七八亩,草莓种了两亩,年收入30万左右,生活越来越好了。”董菊华说,过去种玉米、韭菜,效益低,好在社区和村组领导带着村民种植特色农产品,统一规划、改良品种、指导技术和销售,效益提高了不少。

过去,观音山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蚕豆等。随着生态旅游业发展、游客增多,村里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大科技培训、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并逐步向产业化规范化。

目前,观音山村种植草莓176亩、鲜花124亩、蔬菜124亩,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凸显。“村里还有种多肉植物的,开农家乐的,开民宿的,村民结合自家实际多元发展。”董逢春说。

据董逢春介绍,除特色农产品外,土地分红款也是当地村民的另一收入途径:2019年人均年收入22000元,2020年人均年收入27000元。“这个数据在农村是一个较高的水平。”

乡村越来越美,村民日子越来越好

多年来,观音山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观音山村实施党建引领新农村、美丽乡村、“七改三清”、省级卫生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村间道路硬化率、畅通率达100%。

同时,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村民能饮用安全、清洁的自来水;还完成了电网升级,网络全覆盖;安置太阳能路灯192盏,以美化、亮化村庄;完成节能灶改造,全部居民实现使用清洁能源。

“乡村越来越美,村民日子越来越好!”董逢春说,全村绿化面积达36000平方米,种植绿化景观苗木12000余株;村内建设木质休闲凉亭12座,户外洗手台4个,努力打造美丽宜居旅游乡村。

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对村内污水和地缆进行入地改造,对农户房前屋后柴草乱堆乱放进行清理,对31座露天厕所进行整治拆除,对主要道路的沿线景观作了提升改造。

据介绍,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观音山居民小组党支部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继续实施进村主干道农房拆除重建,白族风格外立面改造、景观围墙改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生态文化广场建设、水景观建设,草莓、花卉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等。

未来,滇池西岸第一白族村将更加美丽。(符皓)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