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啦,终于有水灌溉农田了。”日前看着汩汩清水顺着疏通的灌溉渠圳流进农田,浏阳市关口街道金桥村李家组花桥片区的刘章辉难掩兴奋之情。环顾四周,水稻在清水的滋润下,都直起了腰,显得生机勃勃。
金桥村是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村庄,也是一个缺水村。多年以来,全村依靠杨溪皂水库的3个支渠供水。近日,连续的高温天气,导致金桥村辖区内的渠道、山塘干涸,这使原本水源就少的金桥村农业生产用水无法保证,金桥村花桥片区500亩农田面临“干渴”的困境。
“金桥村与杨溪湖村交界处有一条渠圳,不知道那里有没有水。”70多岁的老党员刘志明提出。为解决用水问题,金桥村“支村两委”查看农田旱灾情况,并与村民们一起劈荆斩棘爬到山头,查看可用水源,终于在杨溪皂水库西渠道看到渠圳中有满满的水。
水源有了,关键是如何引水。金桥村科学调度,大力疏通水渠,村干部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以“挖机+人力”的方式,通过三天时间的日夜奋战,终于花桥片区疏通了一条1000余米的渠圳,顺利从杨溪皂水库引来水源。
“如今,整个渠圳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解决了村民灌溉用水的难题,同时也让整个村子的‘颜值’提升不少。”看着稻田“喝饱”了水,慢慢“抖起精神”,金桥村党总支书记胡自文脸上乐开了花。 (郑雅妮 郝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