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安徽旌德:深山里的幸福路

每年的金秋9月,是必须回家的日子,这在旌德县俞村镇芳岱村程坑村民组已是持续了近30年的老规矩了。这一时期,在外经商、打工,在城里工作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村里,采摘他们眼里的“金果果”——山核桃。

今年9月18日,村民程联合在拿到最后一批卖出的山核桃钱款时,开心地笑了。“我家今年打了2、3万斤蒲,加工成6000多斤水籽,卖了8、9万元,非常开心,这是第一年卖了这么多钱。”这一天,浙江客商如约而至,在程联合家美美地吃过农家饭后,拉走了全村最后8000多斤山核桃,这些外地客商和程联合有着近10年的生意往来,但像如今这样悠闲地开着车,留在村中吃上一顿饭,也只是近几年的事。

据程联合介绍,以往到了山核桃的采摘季节,外地客商都不愿意到村里来:“每次有外地客商来收山核桃的时候,都要把车停在洞那边,然后步行经过山洞到村里来验货,看中了,我们再把货运到山洞那边去。每次都要人工运过去,费用很大,再加上外地客商车子不方便,要步行过来,所以把价格压得很低 。”

程联合口中的山洞指的是村里在1970年修建水库时用于排水开挖的一处涵洞,这个涵洞有300米长,阴暗低矮,最高处不足1.8米,四周岩壁青苔密布,不时有水滴落下,以致洞内常年积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洞,却成了程坑村民之后近50年通往外界的一条通道。

程坑村民组所在的芳岱村位于天目山余脉,平均海拔超过500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山核桃种植。自打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村民陆续种植后,截至目前,全村山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多亩,而仅仅只有16户人家的程坑村民组,山核桃面积就达到近千亩,其中挂果的有800多亩,占全村的五分之一。

作为芳岱村最偏远的一个村民组,程坑村静谧安详地坐落在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环抱,住户星星点点地散落,这里虽然没有水田,但气候宜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除了山核桃,茶叶、毛竹、香榧也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人依赖山水,也诉说着山里人的苦恼。10年前,这个处在白云深处、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的山村还没有公路,如果从程坑村到达最近的邻村,要么翻山越岭走上6公里坑洼不平、崎岖狭窄的山路,要么穿着雨靴从那条阴暗低矮潮湿,常常有着蝙蝠和鼠类出没的涵洞到达山外。

一直以来,闭塞的交通环境,使得程坑村村民购买生活物资,运送农具、肥料只能靠肩挑背扛,山上的土特产更是卖不上好价钱。在这里,电筒、火把、雨靴成了他们的“标配”,“守着金山过着苦日子”是对程坑村民最真实的写照。

“出去一趟特别不方便,到街上去买点东西,都要起大早,不然一天赶不回来,到家天都黑了,早不见天,晚不见天,都要打电筒。”在村里生活了30多年的村民储小英动情地说。

回忆起小时候上学的情景,如今已在镇上安家的程明亮仍十分感慨:“我们每天4点钟就得起来,到山那边去上学,有11里山路,都是一脚宽的小路,一不小心就会摔跤,早上出去晚上回来都是打着电筒,电池没电了,就把松油扎成火把照明。”

程坑村毗邻宁国市胡乐镇霞乡村,村民卢万会家有50多亩山场,每年产出的毛竹都是销往那里:“以前全是人工沿着河道拖到霞乡去,小伙子一天背两趟,年纪大的只能背一趟,起早摸晚的。除去人工费,根本没钱赚。”

在程联合幼时的记忆中,村里家家户户都备有用毛竹扎的简易担架,凡是家中有突发病人,村民都是用它抬着病人翻山越岭送往山外就诊。曾经闭塞的交通,也给程联合留下了至今都难以释怀的沉痛记忆:“12年前,我妈妈突发脑溢血,我和哥哥轮流背着她过山洞将其送往村外的救护车,等送到医院时,医生说‘来晚了一步,没有救了’,我妈妈就这样走了,当年她只有60多岁,年纪并不算大……”

“砸锅卖铁也要修路”, 修建通村道路是程坑村村民祖祖辈辈的愿望。

从上个世纪的翻山越岭到涵洞出入,再到后来开辟的一条通向邻县的板车路,程坑几代人都为之付出了努力。

2015年,村民组通过镇村积极向上争取农村道路项目资金,同时通过村民集资方式对通村道路进行路基加宽。全村60多位村民共筹措资金40多万元,人均达6000多元。2016年底,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安徽省实施的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拨付项目资金220万元用于程坑通村道路的修建,修建通村公路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施工对接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作为村干部的程联合参与了当年公路修建的前期筹备:“当时我们先后请了好几家施工队到现场来看,都觉得这条路路线太长了,材料从我们旌德本县运进来成本很大,挣不到钱。另外山太陡,施工起来有难度,所以他们看看就走了,来了一批走了一批,都不敢接手。”在多方努力和协调下,2017年5月,工程终于得以开工。

程坑人盼路心切,支持修路的行动也很坚决,除了集资,他们主动义务投工投劳,通路梦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实现着。说起当年修路的情景,程联合仍然十分激动:“全村人都很高兴,都义务投工投劳,包括在外打工的,听讲家里浇路了,都请假回来帮忙。年纪大的有70多岁了,都上工地,还有年纪大的在家烧饭、烧水,全村老老小小都出动了。”

2017年8月18日,这个让程坑人永远难忘的日子,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一条长4700多米,宽4米,承载着程坑几代人愿望的盘山公路终于呈现在人们眼前。在这条九曲十八弯的道路上,一侧是凹凸不平的崖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它如同系在山上的一条白腰带,与红黄绿相间的满山植被完美的组合在了一起。

这一天,在这座深山峡谷中,彩旗飘扬,鞭炮齐鸣,全村举行了盛大的峻工仪式,程坑人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说起当年通路的事,今年83岁高龄的村民储巧云还是十分开心:“我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没想到,老都老了,还能走上个好路。”

“现在把毛竹运出去,一车就能装个3、5万斤”,卢万会高兴地说,“以前没路,我们的山核桃价格低,外地客商还不愿进来收,我们运出去成本又太高,现在都开车进来了,有时晚上搞到11点多再走,有路了,方便了。”

据程联合介绍,程坑村土壤多为黑色,土质肥沃且能较好地储存水份,在此生长的山核桃粒大壳薄,色泽鲜艳,籽粒均匀,核仁肥厚。尽管今年天气干旱,给很多地方的山核桃生长带来了影响,但程坑村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土壤不仅让这里的山核桃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品质,而且产量高于往年,全村800多亩种植面积,水籽产量达到了5万多斤。“今年山核桃水籽收购价比往年低,只有15元一斤,但我们的收入没降,比往年还要略高一些,平均每户人家都有7、8万元的收入”,从山核桃开竿到全村水籽销售一空,程坑仅仅只用了12天。

今年,电信、移动公司先后在程坑村建起了基站,光纤宽带的覆盖,让外面的声音可以第一时间传递到大山深处,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了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原本“通信难”的村民们一个个笑逐颜开。

“我们村里满山都是宝,但是在10年前,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卖出去的也卖不出好价格,真的是守着金山过着苦日子。现在道路通了,网络有了,我们的资源都变成了钱,我们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万元,现在,我们这个'穷山窝'终于变成了'金窝窝'了。”说这话时,程联合又一次幸福地笑了。(章鑫)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