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后他是孩子的好父亲
1988年,刘长德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唐本珍。原本,他俩毫无交集。因为当时,刘长德与唐本珍的妹婿在一起工作,两人关系很好,堪比亲兄弟。唐本珍的前夫身体不太好,没过几年去世了。看到姐姐一人独自带着四个孩子,十分艰辛,其妹婿想到了刘长德,希望他能够帮忙照顾好姐姐及孩子们。那时尚未成家、为人又豪爽的刘长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在接触的过程中,刘长德与唐本珍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二人决定组建一个新的家庭。
“身边的人都说我傻……”这是刘长德记忆中别人对他这段婚姻最初的评价。“日子本就困难,抚养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是亲生的,最大的孩子都十六七岁了,最小的也有八岁了,都懂事了,以后能对继父好到哪里去?……”面对亲人的担忧和旁人的非议,刘长德没有任何犹豫,知道日子艰难,但他一直将自己的承诺铭记在心。
刘长德(左)正搀扶妻子在饭桌边坐下。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刚结婚时,家里仅有的三间房也被大水冲塌了,加上没有经济来源,六口人的生活完全没有着落。于是,刘长德到合肥去做瓦工,全家人租住在二十平的小房子里。
“做瓦工挣的钱不够全家人开销,孩子们勉强温饱,也没有像样的衣服穿。”刘长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方设法多挣钱,恨不得一个人当作两个人用。白天,刘长德出去做瓦工,晚上他又去做些临工,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看到孩子们有饭吃,有新衣服穿,我就觉得累点也值了。”他自己则穿着工友们给他的旧衣服,结婚近30年以来,没有给自己添置一件新衣裳。
“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吃饱穿暖不生病,一生病我整个人都慌了,就怕孩子们有任何闪失。”养育四个孩子的不易,刘长德深有体会。一家人刚到合肥时,有天晚上下着大雨,小儿子突发高烧,怎么也退不下去。因为工地偏远,路上很难找到车,刘长德硬是背着小儿子跑上了十多公里才到医院。“幸亏你来得及时,不然你儿子脑袋可能就烧坏了。”当听到医生告诉他儿子没事的时候,年近50岁的刘长德喜极而泣,放下心来的他一下子瘫倒在地。
刘长德对四个孩子视如己出,孩子们也渐渐地待他如同亲生父亲。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
困境中他是全家的支柱
孩子们逐渐长大独立,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步变好。然而,不幸却接踵而至。
2012年,小儿子在家不慎摔倒,脑内出血,医院告知不排除植物人的可能,即使经过治疗清醒过来,也会留下后遗症,并且治疗费用非常高。看着哭泣的老伴和儿媳,刘长德做出决定:一定不能放弃治疗!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也要保住儿子的性命。
刘长德把饭菜端上桌,先打点好妻儿,然后才开始坐在一旁吃饭。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面临巨额的治疗费用,刘长德咬牙卖掉了老家仅有的两间老房子。然后,他卷起包袱出门打工。在工地上,他没日没夜地干活,不放过任何挣钱的机会。他不仅是最拼的而且是最省的,炎热的夏天也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有一次,他因为极度缺水还中了暑。然而,第二天他仍然照常出工。
刘长德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半年的治疗,小儿子终于醒了过来,只是失去了行动能力。
祸不单行。2013年冬天,大儿子突然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人世。
2015年7月,二女儿也因为高血压入了院进行治疗。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刘长德只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打工得来的钱不是给老伴买药,就是给二女儿和小儿子治病。刘长德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五年过去了,小儿子也能靠着自己一步一步慢慢挪动了。
刘长德(右一)陪妻子和继子散步,还不忘拣矿泉水瓶换钱补贴家用。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夕阳下他是老伴的双拐
早上五点起床,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是刘长德现在的生活常态。“老伴患有白内障、高血压,眼睛看不见也不能做任何事情,现在孩子们不要我操心了,我就专心照顾老伴的衣食住行。”虽然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刘长德的身体还算硬朗,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照顾妻子唐本珍。
刘长德现在和妻子住在五十多平的安置房内。粗糙的水泥地面、两张床、一张桌子,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他的家并不过分。
在用纸糊着窗户的阳台上,放置着一个大大的洗脚盆。每天晚上,刘长德都雷打不动地将妻子唐本珍的洗澡水打好,帮妻子洗完澡、安顿好妻子,忙完一切准备睡觉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了。
刘长德在附近捡捡废品换点钱。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在照顾好妻子的同时,刘长德还抽空到小区里拾破烂。“老伴需要吃药,每次拿药的费用都得好几百,我们现在没有收入,更不能拖累孩子,拾点破烂挣点钱给老伴买药。”在刘长德的世界里,孩子和妻子就是他的一切,孩子和妻子安好,便是他最大的幸福,“要说这一生有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后悔自己没有多大的能耐,没有给妻儿最好的生活。”
刘长德(右一)时常陪老伴在小区游园和大家聊聊天。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傍晚时分,刘长德搀扶着妻子在小区里散散步。“长时间呆在家里,老伴着急,带她出来散散心。”刘长德说。
夕阳下,他瘦削的身形被无限地拉大……他说:“只要还活着,就会尽心尽力照顾好妻儿,为了责任,更是为了当初的诺言。”